四川长板桥村汇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15643720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73.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川长板桥村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四川长板桥村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四川长板桥村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资源描述:

《四川长板桥村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长板桥村汇报(10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村庄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西昌市建筑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验收,特色 彝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愿景,主要内容,一、村庄基本情况介绍 二、村庄调查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四、村域发展与空间控制规划 五、长板桥组村庄整治规划 六、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 七、村民住宅设计及整饰指引 八、规划实施建议与实施情况 九、试点村庄规划总结,一、 村庄基本情况介绍,1.1 村庄区位,邛海,螺髻山,长板桥村,精品旅游环线,G108,S212,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精品旅游环线上,安哈 场镇,攀西阳光旅游目的

2、地西昌市的东南部 西昌旅游重镇安哈镇域西部,在风景名胜区的位置,在西昌市域的位置,在安哈镇域的位置,距西昌市中心30公里。,1.1村庄区位,邛海,长板桥村,G108,S212,螺髻山,安哈旅游长廊,竞技场,自驾游营地,安哈 场镇,仙人洞景点,距安哈场镇4公里,距仙人洞景点和已建成的安哈竞技场、西昌国际自驾游营地约1公里。,幅员面积,1.2.1,1.2 面积与人口,邛海,全村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 ,辖五个组,即长板桥组(村委会所在地)、黄土坡组、擦尔岩组、大草坝组及深山组。,人口分布,1.2.2,全村现有村民527户、2480人,主要分布在沿交通干线的村组。,人口构成,1.2.3,1.2 面积与

3、人口,年龄构成 长板桥村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其中30-50岁占34%,18-29岁占15%,51-59岁占16%。 性别构成 长板桥村男女性别比为119:100,男性人口偏多。,从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来看:长板桥村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大。,年龄构成,性别构成,1.3 收入情况,全村从业人员1963人,从业结构单一,以务农为主,外出打工为辅。 无业缺口较大,劳动力就业需求大。 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500元,虽高于安哈镇平均水平,但低于西昌市和凉山州平均水平。,务农结构,外出务工地点,从业结构,1.4 自然资源,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 ,雨量充

4、沛 ,“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 ”。 水文:主要河流西溪河从村庄北部通过;另分布了多条山泉水支沟。全村溪水清澈、水质好。 动植物:地处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麓,森林覆盖率90,植被丰富、生物种类繁多。,典型阳光旅游景区型环境,1.5 文化风情,凉山彝族支系-阿都彝族聚居村,螺岭彝风淳朴 虽然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汉化,但阿都民俗风情仍然延续下来,先天优势:绝佳区位优势、美丽螺髻山色、深厚阿都底蕴,螺髻山下的彝族村庄,发展不足的现状缺陷:,二、 村庄调查,2.1 调查阶段,取得村庄地形图、村庄航空影像图、上位规划和相关基础资料。 了解村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确定调查的方向并准备调查问卷。,调查

5、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补充调查,2013年3月初,村庄基本情况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资源条件等; 面积、人口、收入; 相关规划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西昌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西昌市安哈镇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 西昌市安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1 调查阶段,现场调查村域范围内资源条件、产业现状、村容环境现状、住房情况、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状态等内容。 召开部门协调会和村民座谈会,

6、并逐户调查,填写调查问卷 。,2013年3月10日-21日,初步调查,深入调查,补充调查,现场踏勘情况 对每个村组居民点分布、地形环境、村组道路、村 民住宅、生活设施、庭院环境、耕作情况等进行编 号、拍照并记录问题。 问卷调查情况 开展问卷349户,占总户数66% 村庄问卷:人口、产业、收入、近期项目 村民问卷:个人及家庭情况、住房情况、设施及人居环境情况、迫切需解决的问题,2.1 调查阶段,初步方案编制中,重点针对产业发展、聚居点规划、农房拆建与整饰、村容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征求村民和相关部门意见。,2013年4月30-5月8日,深入调查,补充调查,初步构思实地核实 对

7、户型、住房布置、拆除新建、原址重建等构想再 次进行逐户落实; 对公共设施项目进行实地环境核实 结合实景状况,对整治构想的可行性调查 村民、部门现场会 针对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构想等召开村民和部 门现场讨论会。,2.1 调查阶段,补充调查,形成初步方案后,根据副省长调研意见,住建部、省住建厅、相关市镇部门以及村民意见做多次现状补充调研,并核实项目建设可行性(选址、规模、成本、资金落实)。,2013年5月10-9月底,副省长调研批示,省级审查,项目补充调研,市级领导部门意见,2.2 调查对象与内容,长板桥村域全覆盖,长板桥组为重点 产业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村民住宅现状

8、 村容环境现状,邛海,深山组,大草坝组,擦尔岩组,长板桥组,黄土坡组,深山组,深山组,2.3 产业现状,以水稻、玉米种植及畜牧(猪牛羊)养殖为主 自家零散种植蔬菜,无设施蔬菜 虽推行优质稻和杂交玉米,但耕地有限,种植业结构较单一,总产值仍比较低。 相对来说畜牧养殖效益较好,但未形成规模化养殖。 (现有耕地面积仅3527亩,人均耕地1.42亩),一产,2.3.1,主要为农家乐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两家农家乐,规模小、配套产品单一,经营不理想。 但从发展较好的西昌其他旅游乡镇来看,农家旅游纯收入能达到15万以上/户,收入效益比较可观,宜大力推行,促进村民增收。,三产,2.3.2,2.4 土地利用

9、现状,全村以林地、牧草地为主,较少的耕地围绕居民点分布,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靠近交通干线的村组 林地和牧草地占90.6%,村庄建设用地仅占2.26%,耕地235.13公顷(3527亩),仅占6.18%。 深山组农宅用地最分散,而长板桥组聚居程度最高。,村域现状用地统计,长板桥组现状用地,长板桥组,深山组,用地构成,2.4.1,村域用地构成比,擦尔岩组,全村属于半高山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850米左右,地形特征北低南高,山脉沟谷纵横 。 各村组聚居居民点所在地坡度基本在10%以下,相邻宅基地高差1-3米不等。散居居民点坡度达到15%以上。 主要河流西溪河低于现状公路、农宅约25米;梯田沿公

10、路分布,田园景观较好。,2.4 土地利用现状,用地条件,2.4.2,西溪河,梯田,长板桥组,大草坝组,擦尔岩组,黄土坡组,西溪河,山溪沟谷,地灾评估报告结论:长板桥村为9度抗震设防区;地质条件好,至今从未发生地质灾害,仅有的两处地灾隐患点为小型,采取工程措施后,可消除对村庄居民点的威胁影响。,2.4 土地利用现状,用地条件,2.4.2,滑坡,不稳定斜坡,2.5 基础设施现状,道路,2.5.1,现状县道是长板桥村主要对外通道,其西接G108、东连S212,是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环线,宽5米,沥青路面。 深山组未通村道,需绕行30公里到达,对外出行极为不畅。 其他村组联系路以3米宽碎石土路为主,路况

11、较差。 居民点内部主路呈枝状,2-3米不等,大部分未硬化;入户路为泥石路。 村民对外出行主要依靠步行、摩托车 各村组无停车场地,其中长板桥组占用现状公路停车。,村庄对外交通便捷,但内部道路不完整,部分村组居民点不通村道,现有村道路况较差,出行、农产品运输不便。,以长板桥组为例,树枝状内部主路,G108,S212,2.5 基础设施现状,2.6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教育,2.6.1,一所村小位于长板桥组公路南侧,缺乏运动训练场,学龄幼儿需到镇区上幼儿园。,管理,2.6.2,村委会位于村小东侧,全村除设施不完善的村小、村委会外,无其他文化、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村民日常生活品和生产物资需到镇区购买。,长

12、板桥组,村小,村委会,村民住宅依山而建,层层叠落,因地形而聚散不同,呈现自然生长的肌理,2.7 村民住宅现状,分布形态,2.7.1,2.7 村民住宅现状,2.7.2,且通常主房背山面野,尽量不被遮挡。,院落布置,2.7 村民住宅现状,住宅质量,2.7.3,现状民宅均为土木和砖木结构,部分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无一户能达到9度抗震要求。 以单层坡屋顶为主,极少数两层坡屋顶。,土木,砖木,2.7 村民住宅现状,住宅功能布局,2.7.4,延续了阿都彝族民宅的功能布局:主房仍沿用一字正三间的模式,将卫生间、厨房等附房及圈舍随地势建造于主房两侧,呈“一字型”、“L型” “凹型”,2.7 村民住宅现状,住宅风

13、貌,2.7.5,阿都彝族的传统建筑特色: “黄墙黑瓦、白脊翘檐、牛角垂柱、门窗红套” 家支聚落常建的防护碉楼,逐步转变为家族象征 以黑、红、黄三色装饰 大门上刻绘各种拱形图案或日月星云,花鸟草兽等图案。 封檐板、檐廊有对称均匀的连续四方连纹和圆形花纹装饰 仿牛角屋檐柱 屋顶呈黑灰色,白灰勾屋脊,设太阳历脊顶 土黄泥墙面 门窗套多用土红色,村庄缺乏统一引导,自主建设,造成: 人畜未分离,淤泥、臭水坑等脏乱现象依然存在 独户晒坝、荒地闲置浪费 堡坎护坡碎石裸入,杂草丛生 材料、废物未经收纳 部分院墙大门破烂不堪 入户环境、道路绿化无景观可言 山水田园未能梳理,未较好的融入村民生活环境 总体来说,村

14、庄庭院环境、道路环境、宅边绿化亟需改善。,2.8 村容环境现状,三、 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3.1 现状问题归纳,现状调查,调查问题整理,产业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 基础设施现状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村民住宅现状 村容环境现状,产业与收入方面 土地利用与自然保护方面 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方面 住宅建设与风情风貌方面 乡村环境与公共空间方面 防灾方面,耕地有限的情况下,种植业结构单一,缺乏缓坡地效益农业,畜牧、旅游业未成规模,一三产业未有效互动。 存在大量闲置荒地,自发建设蔓延吞噬自然山水田园。 产业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生活配套设施极度缺乏,市政设施条件较差。 住房布局不合理,人畜、圈厨未分离,彝族建筑特色

15、展现不够,景观设施和软文化建设匮乏,阿都彝族文化风情未得到充分体现。 村容环境卫生条件差,庭院、街道无景观可言,公共活动空间匮乏,家支院落空间、步行游览空间与未能较好的融入山水环境。 建筑质量达不到9度抗震设防要求,缺乏消防水池、消防设备,消防间距不够,同时边坡尚未得到有效的防护治理。,增收缓慢,就业吸纳力不强:,自然田园保护和闲置地利用不足:,住房布局不合理,建筑风貌特色不鲜明:,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亟需改善:,环境卫生较差,公共开敞空间景观丧失:,安全隐患突出:,3.2 村民诉求和意愿归纳,3.3 解决问题的重点,3.4 规划策略与思路,以调查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富

16、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支撑,以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四、 村域发展与空间控制规划,4.1 规划定位,上位规划发展定位,4.2 规划目标,通过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和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村民持续快速增收,通过农房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景观风貌、彝风文化等软环境建设,实现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的极大改善,最终将长板桥村打造成为四川省新农村规划建设之典范。 规划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近期(2015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规划期末(2030年)实现村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4.3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长板桥村因其优越的气候、土壤

17、、水质条件,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的最佳生态区,其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畜牧肉产品已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 长板桥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阿都彝风,对外来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借助安哈镇成功塑造的“螺岭彝风”乡村旅游品牌,其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实现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良性互动:到规划期末,建成特色旅游示范彝寨1个,实现每个农业产业建成1个以上示范基地,每个特色农业产业达到1000亩以上,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村民面达到50%以上,农民培训率60%以上。,产业发展条件分析,4.3.1,产业发展目标,4.3.2,4.3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现

18、代畜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4.3.3,4.3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特色种植业发展重点与布局,4.3.4,4.3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4.3.5,发展重点 近期优先打造长板桥组精品彝寨,远期联合擦尔岩组、黄土坡组,发展以彝族休闲度假和特色农业观光为主体、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深山组、大草坝组依托螺髻山景区山林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游。,发展思路,彝族文化体验游,森林生态游,4.3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4.3.5,旅游开发目标 凉山州第一个最具魅力的彝寨旅游品牌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样板,硬件项目策划 游客接待中心 旅游标志性山门 星级彝家乐 彝绣培训合作社 软文

19、化项目策划 彝族歌舞:彝族毕摩、苏里达体舞等 彝族传统手工艺:彝族服饰制作、竹编漆器银配饰工艺等; 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彝族传统斗鸡、斗羊、斗牛、射箭等; 彝族餐饮文化:荞粑粑、坨坨肉、秆秆酒、长签烧烤;,旅游主题特色 攀螺髻雄峰,探亿年溶洞, 宿彝家山寨,品山野风情。,4.3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就业增收与效益分析,4.3.6,就业增收 已定购5万株嫁接完成的优质树苗;落实了放养乌骨鸡、优质猪养殖户。 扩建与新增三户彝家乐的已落实,每户提供从业岗位15个左右。 拟投入30万元建游客接待中心可增加相关就业岗位20个。 拟引进彝族漆器现场加工及展示,可增加就业岗位20个。 其余旅游发展配套需要的就

20、业岗位有:安保巡逻5-10名;环卫10-15名;徒步探险及野生菌采摘导游10名;业余兼职舞蹈队30名。配备农业技术员5名,民房建设及维护人员20名.,重点扶持养殖农户,效益分析 畜牧、水果、林业增加产值近期将达508万元,远期达1246万元;旅游收入近期将增加200万元,规划期末将增加1110万元。综合预计,近期增加收入708万元,人均增收2855元;远期增加收入2356万元,人均增收9500元,能达到2015年长板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和2020人均纯收入1.5万元的目标。,4.4 村域土地利用控制,严格保护现有基本农田、林地、牧草地,通过退宅还林、闲置荒地整改,规划农宅用地减少了30

21、.71公顷,林地增加了47.54公顷,荒地整改37.69公顷。,规划各类用地分布、规模与安哈镇土地利用规划基本一致。,村域现状用地统计,村域规划用地统计,长板桥村土地利用规划,4.5 村庄聚居点布局规划,形成以长板桥组大型聚居点为核心,黄土坡组、擦尔岩组、大草坝组小型聚居点为补充的空间布局结构。 深山组为原种畜牧队,以发展畜牧为主,现状人口相对较少,分散于深山中,难以聚居。 长板桥组大型聚居点149户,人口780人,建设用地约11.70公顷; 黄土坡组小型聚居点45户,人口180人,建设用地约2.7公顷; 擦尔岩组小型聚居点50户,人口200人,建设用地约3公顷; 大草坝组小型聚居点30户,人

22、口130人,建设用地约1.95公顷。 聚居点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不超过30平方米,空间布局结构,4.4.1,充分结合村民意愿,为节约用地,便于产业规模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在现状居民点聚散形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村民聚居点。,建设规模,4.4.2,形成“一横一纵四分支”的路网结构,串联各村组居民点 旅游公路 县道(生态旅游环线),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按7米控制,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村组联系路 规划建设宽度不小于4.5米的村组联系路或产业路(水泥硬化),与旅游公路相连,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重点建设以下骨干村道: 旅游公路擦尔岩组聚居点:1.5公里。 擦尔岩组聚居点大

23、草坝组聚居点:3公里。 旅游公路黄土坡组聚居点:2公里。 黄土坡组聚居点深山组养殖厂:15公里。 建设以步行为主的观光游道和产业连接便民路约80公里,路面宽度2米。 聚居点内部路 各村组聚居点内部路分为主路、支路和入户路:主路宽3-4米,支路宽2米,均为水泥路面;入户路宽1-1.5米,地方石材铺设路面。 交通设施 在长板桥组聚居点设乡村公交招呼站,各村组聚居点根据规模至少设一处生态停车场。,4.6 村域基础设施规划,道路规划,4.6.1,生活饮水: 长板桥组聚居点由安哈镇山泉水净化处理厂供给; 近期擦尔岩组、黄土坡组聚居点生活用水引山泉水,远期由长板桥组自来水管网供水;大草坝组聚居点建标准化高

24、位水池,引山泉水供水; 其他散居的村民可分户或几户联建小型蓄水池引山泉水供水。 生产用水:采用明渠取用西溪河水或山泉水,建引水干渠道4120m,毛渠6135m。 排水:各村组聚居点污水经每户沼气池处理后,再接至污水生化池处理,达标排放用作农业用水,其中长板桥组聚居点远期接至东侧污水处理设施;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经自家沼气池处理后排放。,4.6 村域基础设施规划,给排水规划,4.6.2,各聚居点根据规模配建集中垃圾存放点、渣土填埋场,垃圾存放点的垃圾废物由镇垃圾中转站统一转运处理。,电力电信规划,4.6.3,全村由安哈镇区供电,聚居点建变压器,为聚居点村民和周边散户供电。规划期末实现互联网入村、电视

25、村村通。,能源规划,4.6.4,电力电信规划,4.6.5,以沼气为主要能源,并辅以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必要的燃料能源补充。,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0917号)文件精神,根据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结合村组聚居点进行配置 。,4.7 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生产及旅游类公共设施 在长板桥组聚居点设置农资店、农产品收购站;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五、长板桥组村庄整治规划,一轴:串联梯田、村民活动广场、综合体的中部南北向景观轴线。 两片:以景观轴线为空间分割,形成东、西住宅片区,

26、片区内分布若干个聚落。 三环:与生态旅游环线相接的两条半环状主路和依托水系打造的旅游观光步游环。 多点:指 “1+N”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游客接待中心、小学和幼儿园以及星级农家乐。,5.1 用地布局规划,布局结构,5.1.1,“一轴、两片、三环、多点”,整治南部闲置荒地为果林地; 保留现状梯田和灌溉水系 建设用地尽可能利用拆旧重建的宅 基地和部分闲置荒地。,5.1 用地布局规划,用地规划,5.1.2,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39.4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1.70公顷。,5.2 建筑平面布局规划,(1)都江堰市柳街镇金龙村 受地形高差影响极小,用地较充足的川西平原:延续林盘肌理,村落空间组合可随意变化

27、,道路线形可直可弯,建筑院落普遍较大。 (2)青城山镇泰安村 受地形高差有一定影响,但用地较局促的地区:以4-11户为基本单元围合聚落,突出聚落公共空间的利用,路网较为规整,便于建筑紧凑布局。 (3)平昌县中岭村 受地形高差影响较大,用地较局促的地区:并排错落、局部围合,顺应地形、考虑朝向、背山面阔,节约用地。 (4)理县甘堡藏寨 受地形高差影响很大,用地局促地区:高低错落,院落紧凑。注重视线通廊控制和台地之间护坡、堡坎的细部处理,交通组织人车分离,车行通道位于村庄外围。,长板桥组聚居点可延续既有村庄肌理,采用并排错落、高低错落、围合聚落等方式,紧凑布局、层层叠落。,5.2 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28、布局手法借鉴,5.2.1,住宅建筑布置 延续 “家支”聚落形态和主房建造习惯,采取错排、聚合方式布置民宅,形成“聚合成组、错排穿插、背山面野、田园渗透”的肌理。 错排式:以2-3户为一组,顺应地形分台错接,每户建筑基底与道路形成一定角度布置,使街道界面富有变化、开合有度,避免沿路一字排排坐。 聚合式:考虑彝族多子女分家的家族式住房结构,规划由4-6户适当围合成院落,形成半公共空间作为邻里交往场所和公共作业场地,改变目前独户大晒坝空置的局面。,错排式,聚合式,5.2 建筑平面布局规划,总平面布置,5.2.2,公共建筑布置 为了支撑产业发展、完善生活配套,规划配置了“1+N”综合体、游客接待中心、

29、小学、幼儿园、彝家乐。 “1+N”综合体:布置于聚居点中心位置,提供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配套服务。 游客接待中心:在生态旅游环线南侧、靠近内半环主路出入口布置,并配建生态停车场,提供接待咨询服务及展示。 彝家乐:共6家,根据村民意愿分散布置。 小学、幼儿园:改扩建现状村小,增设幼儿园和运动场地,同时为保证学生出行和接送安全,将学校主入口设置在村庄外半环主路上,现状面对生态旅游环线的主入口改为次入口。,“1+N”综合体,游客接待中心,彝家乐,小学、幼儿园,5.2 建筑平面布局规划,总平面布置,5.2.2,两层坡平结合的框架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40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3.8平方米。 村委会:建

30、筑面积135.2平方米(含综合调解中心); 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57.8平方米; 农家购物中心:建筑面积76.4平方米(含农资放心店、农家超市); 卫生计生中心:建筑面积40.3平方米(只设医务室); 村民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多功能会议室); 文化体育中心:建筑面积108.2平方米(只设图书室,体育活动结合户外广场设置); 公厕:建筑面积40.1平方米。,山-水-村景观轴线上的标志性对景焦点:土黄色墙面、黑灰色琉璃瓦、深褐色出挑屋脊和封檐板;木结构挑台以及文化石墙裙;抽象简化的深褐色牛角垂柱和门窗套,点缀红黄黑连纹;多重正门套;稍复杂的雕花装饰;,5.3 公共设施建设引导,”

31、1+N“综合体,5.3.1,两层坡平结合的框架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28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9.3平方米 。 旅游服务大厅:建筑面积119.1平方米; 特产展示厅:建筑面积50.1平方米; 警务室:建筑面积36.2平方米; 四星级旅游公厕:建筑面积45.7平方米; 彝服加工展示厅:建筑面积105平方米; 彝族漆器加工展示厅:建筑面积46.9平方米。,进入村庄的景观建筑:局部采用了景墙、斜撑单坡和大玻璃窗等现代建筑元素,整体风格与综合体类似但又有所区别;,5.3 公共设施建设引导,游客接待中心,5.3.2,扩展用地,新建幼儿园、食堂和风雨操场,重建小学教学楼;为保证学生出行和接送安全,将校

32、园主入口设置在村庄外半环主路上,现状面对生态旅游环线的主入口改为次入口;校园总用地面积9113.04平方米(13.67亩),总建筑面积4489.4平方米。 幼儿园:用地面积约2815.59平方米(4.22亩),建筑面积1767.2平方米; 小学教学楼:用地面积约6297.45平方米(9.45亩),建筑面积2206.2平方米(含教学管理用房); 食堂:建筑面积316平方米; 其他建筑(门卫、厕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5.3 公共设施建设引导,小学、幼儿园,5.3.3,现代建筑植入彝族元素,其中幼儿园粉刷多彩图案,显得较为活泼;,幼儿园,小学,保留扩建现状两家彝家乐为四星级农家乐,扩建休闲功

33、能用房、增设农家接待设施、扩大庭院规模,提供水果采摘、休闲娱乐、美食烧烤等旅游服务; 在旅游接待中心东侧新建一处五星级彝家乐(目前已落实到户); 同时在村庄东部、生态旅游环线南侧预留三家五星级彝家乐的建设土地(正在招商引资)。 彝家乐为一层四合院建筑群,村民自住用房布置于后院,旅游接待用房布置于前院,占地面积800-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6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与民宅一致。,5.3 公共设施建设引导,彝家乐,5.3.4,5.4 公共空间整治与建设,村民活动广场,5.4.1,在“1+N”综合体北侧,靠近景观梯田设置半圆形村民活动广场,占地约2200平方米,作为村民大会和彝族歌舞、斗鸡斗羊

34、等民俗活动的露天场所。 设置彝族图腾柱、太阳历铜鼓等彝族小品凸显彝族风貌特色;广场铺设青石板和毛面砖,周边布置休憩座椅;广场可零星种植本地乔木、果树,不应布置花坛、草坪、修剪灌木等城市绿化配景。,5.4 公共空间整治与建设,出入口节点,5.4.2,在生态旅游环线东西两侧进村口设置彝寨山门,凸出彝家风情寨的入口形象。 在规划主路与生态环线交叉口设置景观指示牌或景观置石,并成组种植不同果树。 有条件的话可适当增加地灯、射灯等景观照明等以强化出入口的景观标识性。,5.4 公共空间整治与建设,滨水步游环线,5.4.3,拓宽村庄南侧螺髻山脚下的现状农灌渠,引水入村,形成四条宽约1-2米的南北贯穿村庄院落

35、的水渠,其既可作景观之用,又可继续为下游农灌。 结合水系建设步游道,与中部梯田游道和活动广场形成步游内环线,穿行于核桃、甜柿林、菜园以及公共院落当中。 步道应铺设石板,木栅栏防护,水岸局部卵石堆砌并种植水生植物,沿线展现原汁原味的乡村田园景象。,以聚落为单元形成多个聚落公共空间,各家前庭后院与其通过步道联系。 聚落公共场地是村民提供茶余饭后聊天、休憩的场所,农忙时节可作为村民公共作业场地,场地内可布置少量石凳、石桌和健身设施。,5.4 公共空间整治与建设,聚落公共空间,5.4.4,变闲置浪费型庭院为经济型庭院,5.5 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庭院功能,5.5.1,宜联户共享晒坝,保留和新建民宅前庭

36、适当缩小晒坝面积,硬化地面一般不超过庭院面积的三分之一; 前庭作为生活休憩庭院,可布置花架、座椅、建筑材料收纳房;后院设农具收纳房、垃圾收纳桶和冲洗池,下设沼气池。 鼓励村民在前庭后院种菜种甜柿、核桃林,既发展庭院经济,又体现“微田园”风格。,5.5 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围墙大门,5.5.2,新建民宅庭院围墙宜采用当地片石砌筑,高度不高于1米,并种植攀岩植物,展现乡土自然景观。 改建围墙应旧地取材、节省成本,大力推行通透的竹木围墙和片石围墙,不宜使用砖砌实体围墙,且围墙应低矮,高度宜控制在1.5米以下,沿墙种植爬藤植物或花卉,形成立体绿墙,植被以当地石莲、鼠尾草为主。 针对部分已建好的砖砌实体

37、围墙,应统一抹灰粉刷成黄色,并局部镂空处理,墙裙贴片石。 拆除现有破旧竹编门,新建大门统一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木栅栏大门(刷耐腐红漆),既延续田园之韵,又风貌统一。部分保留的砖砌大门墙体应片石贴面,门板刷仿木色油漆,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可增加顶部挂瓦装饰。 沿村庄内部主路两侧的民宅大门,适当内移,尽量形成内凹空间和缓冲空间,使街道空间有一定收放。,5.5 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道路景观,5.5.3,旅游环线与村庄主路 生态旅游环线铺沥青混凝土,村庄内部主路为水泥路面; 道路两侧安装太阳能和电能双能源路灯并设置导引指示牌; 排水边沟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铺砌,道路两侧为田园、果林,不需特意种植行道树

38、,采用0.5高的木栅栏作为路沿防护。 入户文明路 入户文明路面层应采用卵石、石板及青砖铺设,并设置石材挡脚路肩。,5.5 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护坡,5.5.4,理石、除草、通淤和种植果树,5.5 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宅间绿化,5.5.5,清理沟内垃圾、沟外卵石,整齐布置并加固,避免卵石滚入沟内阻塞污水排放; 水泥硬化、渠化污水沟; 可采用卵石设置高10厘米的挡脚沟沿; 沟边绿化种植,局部可用木桩将排水沟与其他构筑物分割; 主要步道边的排水沟可布置照明灯,起到安全提醒的作用。,垃圾收集存放点与果皮箱,功能实用,乡村质朴 为改变现状垃圾、建筑材料、杂物乱堆乱放以及户外洗漱污水随意排放的局面,提出具

39、体户外环卫设施建设方案。 户外环卫设施建设应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体现彝族乡村风格,户外冲洗池,杂物、建筑材料等收纳间,5.5 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户外环卫设施,5.5.6,村庄主路 形成两条与生态旅游环线相接的半环状主路,道路宽度3-4米不等, 局部路段设置错车场地,道路宽度达到6米以上;一块板水泥路面,两侧或单侧设置排水边沟。 村庄支路 以不规则弧线、折线为主,道路宽度2米,建筑后退红线3米,其坡度应控制在13%以内,以满足基本运输的要求。 入户文明路与耕作路 入户道路宽度1-1.5米;村庄周边果林、耕地应设置耕作路,其宽度2.0米,满足肥料运输需求。 交通设施 在旅游接待中心北侧沿生态旅游

40、环线设置一处乡村公交招呼站;在旅游接待中心东侧设一处生态停车场,可容纳30个车位;结合主路,尽量靠近彝家乐设3-4处小型停车场,每处可容纳10个车位;鼓励村民根据自身条件在房前屋后配套小型简易停车场地。,招,P,P,P,P,P,5.6 支撑系统规划,道路工程规划,5.6.1,用水量预测:最高日用水量为171.6立方米。 供水水源:由安哈镇自来水厂统一供给。 给水管网布置:“枝环结合” ,配水管管径不小于DN100 。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 雨水排放:利用规划区内河道和水渠作为排除通道。 污水量预测:污水量为110.3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近期经专管收集到每户沼气池处理后,池渣可用做农肥,实现

41、循环经济,未利用上清液经污水管网收集到生化池进一步净化处理;远期经截污干管送至东侧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给水,污水,雨水,污,5.6 支撑系统规划,给水工程规划,5.6.2,排水工程规划,5.6.3,以沼气为主要能源,并辅以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必要的燃料能源补充。近期积极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同时逐步发展“四位一体”模式沼气及生物质气化等清洁能源,彻底改变以往靠燃烧薪柴、秸秆供能的局面。 用电负荷:总用电负荷约为560KW。 供配电系统:电源为10KV西安线(西昌-安哈),设箱式变电站2座,每座容量为400KVA;10KV电力线采用架空杆线布设,380V/220V低压线路全部采用电缆埋地并

42、沿道路敷设,低压电缆采用VV22全塑电缆。 通讯电缆由安哈镇电信局引入,设配线箱,再由配线箱向用户配线。 电话用户为300门。 建设村庄数字宽带网。,电力,电信,5.6 支撑系统规划,燃气工程规划,5.6.4,电力工程规划,5.6.5,电信工程规划,5.6.6,保护西溪河两侧原有森林植被,对松动土层及时加固,村庄污水不排入西溪河。 大气污染防治以清洁燃料和清洁燃烧技术相结合,以节能和改善能源结构为重点。 房前屋后尽可能利用原有树木,种菜种经济果木,公共活动空间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同时做到各户门前绿化各家管护。 对垃圾采取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垃圾无害化达95%。 噪声环境治理按照国家标准执

43、行,考虑到因旅游发展,未来旅游环线交通噪声增加,小学周边应种植高大本地乔木隔音降噪。 集中垃圾存放点:采用“村收集,乡镇集中,区市处理”的原则,在村庄东、西部靠近生态旅游环线以及南部靠近外环主路,选择较为隐蔽的区域,建造三处集中垃圾存放点,由镇垃圾中转站统一转运处理。 三桶两袋:以2-3户为单元配置三桶两袋分类收集工具设备(盛灰土垃圾铁质桶、分别盛装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钢化塑料桶、以及盛装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垃圾袋)。 公厕:共设置6座公厕。在综合体、游客接待中心设置四星级旅游公厕;在三家彝家乐配套建设公厕;在步游环线东端端单独建设一座,建筑面积40平方米。 果皮废物箱:因旅游发展外来游客逐年

44、增多,应在村庄内沿主路按20-40米间距布设果皮废物箱。,5.6 支撑系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5.6.7,环卫设施规划,5.6.8,防震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本村抗震设防烈度为不小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特殊设防类建筑和重点设防类建筑【包括生命线系统(粮食、供水、供电、通讯、交通、指挥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对现有民宅中达不到设防标准的,要进行抗震加固或改造;所有工程建设要认真做

45、好工程地质勘察,摸清地基详情,尽量避开断裂带、软弱地基及可液化场地,避让不开时,必须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 利用村庄内小学运动场地、“1+N”综合体及游客接待中心的两个广场以及村庄周边田野作为避震、疏散场地,半径满足300500米,人均有效避震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利用村庄主、支路作为疏散通道;在综合体内设置紧急救援物资储备间。 消防规划 按要求间隔120米布置一个消火栓和利用现有水井、沟池作为消防水源。 建筑布局应按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若相互间距不足时,应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防火措施。 消防责任区由安哈镇区消防站覆盖。 防洪规划 村庄南侧电站尾水渠既是农灌水渠、村庄景观引水渠又是山脚排洪沟渠

46、,虽然历年来从未出现山洪危害,但仍应防患于未然,应对沟渠适当拓展并进行疏浚、渠化。 西溪河高程低于现状旅游公路约25米,规划其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西昌市安哈镇西溪河流域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报告,村庄北侧、西溪河以北存在不稳定斜坡,采用挡土墙进行治理,该不稳定斜坡对村庄无直接影响。 虽然目前村庄周边山体植被较好,地质较为稳定,从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但是仍应进行详细地质灾害评估,村庄建设应避开对有灾害隐患的区域,并采取培育生态林地、工程防护等防治措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挡墙支护加固及人工夯实等措施。,5.6 支撑系统规划,防灾规

47、划,5.6.9,5.7 项目估算与资金保障,本次长板桥村整治与建设共计需投入6000万元。近期预计需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远期逐年投入400万,最终达到规划期末的建设要求。,5.7 项目估算与资金保障,前期省政府1200万、市政府2800万的建设资金均已落实,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六、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6.1 山水田林特色,保护:保留现有梯田、水系、有价值植物群落,保护山林景观,划定禁建线; 利用:引水入村、整荒为林,建立山水廊道渗入聚落、庭院。 优化:延续肌理,聚中优化、散中穿插,注重本土植物移栽造景,田园中有机生长。,6.1 山水田林特色,树林中种房子、田园中长房子,显山色、露水景

48、、看梯田,6.1 山水田林特色,展现前园后林、溪水孱孱的“微田园”景象,核桃、柿子林,菜园,6.2 阿都彝族风貌特色,6.2 阿都彝族风貌特色,延续“家支”聚落形态,家支聚落,6.2 阿都彝族风貌特色,凸显“黄墙黑瓦、白脊翘檐、牛角垂柱、门窗红套”彝族建筑特点,6.2 阿都彝族风貌特色,以锅庄广场、碉楼广场为重要载体,传承与展现阿都民俗风情,太阳历铜鼓,锅庄广场,6.2 阿都彝族风貌特色,七、村民住宅设计及整饰指引,四人户,五人户,7.1 新建民宅设计,户型设计,7.1.1,遵循村民居住习惯,采用“一字型”、“L型”,分主房、附房、前庭后院,优先保障堂屋、居室,人畜分离、厨圈分离,达到9度设防

49、要求。 主房包括堂屋、卧室、生活品储藏间,附房包括厨房、卫生间、圈舍、禽舍、农资杂物间 设计30-35平方米的堂屋,并且保证堂屋进深达7米以上。 禽舍、圈舍靠后院布置,并朝后院开门。 新建民宅采用单层坡屋顶的砖混及砖木结构。 规划前期提出25种户型,按村民意见修改并由村民筛选出四种户型,即:四人户两种,建筑面积分别为118平方米、120.6平方米;五人户及以上两种,建筑面积分别为148平方米、148.5平方米(详见图纸)。,在尽可能节省成本前提下,突出阿都彝族建筑特色,以屋脊、檐口、门窗套、山墙为重点和亮点,采用连纹、图案以及红、黄、黑三色装饰。 色彩:建筑外部材料尽可能本土材料,浅黄色墙面粉

50、饰,蓝黑色机制瓦屋面,砖砌屋脊并刷白,屋脊两侧为土黄色翘角。 檐口:建筑长边檐口设置仿牛角垂柱和檐廊,檐廊和封檐板采用四方连纹和圆形花纹贴面。 墙体:山墙点缀有一定立体感的圆形太阳图案,为现代材料构件,做仿木处理;墙裙贴当地石材,高度不超过1米。 门窗:门窗为现代材料,外表进行仿木处理,门窗外贴暗红色的梯形门窗套。 材料:为降低成本,装饰连纹、花纹建议采用贴面材料,不宜使用浮雕,且窗格不宜采用烦琐的雕花,其他装饰构件建议采用经济耐久型现代材料,适当做仿木处理。,7.1 新建民宅设计,外观装饰,7.1.2,“去危房、整旧房、治违房” 加固维修消除安全隐患,重点对圈舍、杂物间、厕所 等附房拆旧新建

51、或调整功能。 加固:保留现状主房功能布局,对主房进行维修加固,对部分建设位置较合理的危旧附房进行加固,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拆除重建,满足9度抗震设防要求。 附房:针对宅基地较大、功能房较分散的农户,结合村民意愿、场地适度改造,拆除对村庄道路、管线、水系环境不利的附房,围绕主房紧凑布置。 圈舍:拆除现状普遍布置于正门进院的禽舍、圈舍,靠后院布置,并设沼气池、冲洗池,针对经济条件较差,确无能力拆除禽舍、圈舍的农户,应鼓励其种植果林、菜园将厕所、圈舍等与主房、厨房、入户前庭进行卫生隔离; 杂物间、生活品储藏间:可靠近主房新建或将杂物间改造为生活品储藏间;如后院用地受限或经济条件有限,农具杂物、农资物品

52、房可结合厕所布置一栋功能房。,7.2 保留民宅整饰指引,加固与功能优化,7.2.1,参照新建民宅风格,对屋脊、墙面、檐口、门窗套采取粉饰、局部加件等方式处理,尽量节省成本,不大面积拆件和敲砖毁面。 屋脊抹灰粉刷成白色,脊顶用土黄色砖砌筑翘角和太阳历; 统一替换现状破烂不齐的灰瓦为黑灰色机制瓦; 去除现有墙面油漆图案,墙面统一抹灰粉刷成浅黄色(有白色瓷砖的墙面刷浅黄色涂料),在山墙面加装圆形太阳历图案的仿木构件,围绕建筑粉饰一圈连纹图案装饰带; 当地剩余石材较多,墙裙均采用当地石材贴面; 加装封檐板,檐下加装檐廊和牛角垂柱(已有则保留),并用红黄黑连纹贴面装饰; 门窗外套刷暗红木色涂料,经济条件

53、较好的农户可采用一定立体感的现代材料仿木装饰门窗套; 用暗红色油漆粉刷现状铝合金、铁质窗格和门板,有条件的可以另加装外层仿木窗格。,7.2 保留民宅整饰指引,外观整饰,7.2.2,结合用水、排水条件改善和清洁能源使用,提出改厕、改厨的模块化方案。 改厕:推广水冲式厕所,有条件可实行干湿分区;鼓励村民使用分体式平板太阳能,厕所设施考虑太阳能热水器的接入。 改厨:配合清洁能源使用,保证厨房整洁卫生方便,对传统柴火式厨房改造方案。,7.2 保留民宅整饰指引,功能用房改造,7.2.3,八、规划实施建议与实施情况,8.1 实施建议,规划审批 由村委、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提交专家评审并组织公示,修改完

54、善后报西昌市人民政府审批,并就审批后的建设规划进行公布与宣传。 规划调整 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可由安哈镇人民政府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就调整原因、内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向村民公示,并报原规划审批机构备案。 村庄规划、建设要求等纳入村规民约 建立精简高效的领导班子,确保规划实施 市政府、西昌市住建局及安哈镇政府成立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各部门协调推进工作;长板桥村党支部、村委会成立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本村庄规划主要工程的实施;建立联合建设管理委员会,联系正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不能各户自行建设,统一规模化采购建材,降低成本,并对建筑质量提供保证。 广开财路,多方投资,落实建设经费 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

55、投资,制定资金筹集方案,实行政府、集体、个人三结合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保证村民深入参与 本规划涉及全村人民的切实利益,只有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使村民被动的执行规划转变为自觉的维护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为便于村民认知、熟悉,应编印实施手册,并配熟悉基层工作的人员向村民讲解。 加强地质详勘,确保建设安全 本规划涉及的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按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先进行专项的地质详勘和建设安全评价,以此为依据,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在此选址建设或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8.2 实施情况,部门协调落实,扶贫移民局(总协调); 住建局(负责村庄规划、建设及审查指导等

56、工作); 水务局(负责安全饮水及景观用水); 公路局(负责旅游环线规划及实施); 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该村的农业产业调查与规划); 旅游体育局(负责旅游整体规划及彝家乐专项审查把关); 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沼气及太阳能热水器调查及实施); 教育与科学技术局(适龄学童调查及小学及幼儿园申报建设)。 当地知名艺术家 (风貌专项设计)。,陆续启动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8.2 实施情况,九、试点村庄规划总结,9.1 规划特色与创新点,理念创新,9.1 规划特色与创新点,方法创新,9.1 规划特色与创新点,实施创新,9.2 规划难点,由于长板桥村属9度抗震设防区,考虑到村民经济水平,如何在满足抗震要求和风貌塑造的基础上降低建设成本,是难点之一。 由于各村民文化程度有差异,意愿多样化,如何与村民有效沟通、协调,让村民统一认知,是难点之二。,以上为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现上报验收.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