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13730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ppt(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学课程标准建魅力课堂,一、“课标”为什么修改? 二、“课标”修改了哪些内容? 三、面对新“课标”我们该何去何从?,2,一、“课标”为什么修改?,二、“课标”修改了哪些内容?,三、面对新“课标”我们该何去何从?,3,一、“课标”为什么修改?,(1)“课标”规定的部分内容偏难。,对于各领域内容的难度,有44.1%的教师认为“空间与图形”内容偏难(其中认为太难和比较难的分别占6.3%和32.7%);有39.9%的教师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偏难(其中认为太难和比较难的分别占9.2%和34.9%)。,在开放题中,比如:标准对部分内容如“空间与图形”的要求过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标准在方位路线上对

2、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老师教也有困难;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有些太难理解。实践活动有些超出孩子智力的接受能力,一题有多问,有的一题中包括着几个隐含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难。部分练习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游戏”的问题思维性较强,部分学生理解、接受较困难。等等。,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3.“课标”本身存在着不足之处。,4,(2)“课标”的部分理念、概念过于笼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中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应该在后面列举一些,例如善于反思、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等学习习惯。,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组织

3、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体现应给出具体说明。,(3)“课标”的部分案例指向性、思想性不强。,5,(一)“课标”修改中把握的几个关系,二、“课标”修改了哪些内容?,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二)体例与结构的调整,(三)“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修改,1.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6,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

4、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决定了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作用。,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7,2“基本理念”的修改,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

5、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这次修改基本保持了标准的结构,对某些表述进行了修改。,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并就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8,3“设计思路”的修改,标准中设计思路表述的

6、不够清晰,标准(修改稿)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9,(四)“课程目标”的修改,更加凸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 (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数学本质,关注数学对人的影响),1明确提出“四基” 在我国传统优势“

7、双基”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标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 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又如对于分段目标的表述,尽量使用了标准(修改稿)规定使用的课程目标的术语。,10,(五)“内容标准”的修改,1.数与代数 (1)内容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2)第一学段内容 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

8、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11,(3)第二学段内容 增加的内容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删除的内容 删除“理解等式的性质”,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

9、程(如3x+25,2x-x3)”。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12,2.图形与几何 (1)内容结构 第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2)第一学段内容 删除的内容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2、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

10、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13,(3)第二学段内容 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增加“知道扇形”。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14,3.统计与概率 (1)内容结构 标准(修改稿)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方面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

11、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15,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

12、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2)第一学段内容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3)第二学段内容 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 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降低了“

13、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16,4.综合与实践 根据课程改革实验积累的经验和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做了较大修改。 (1)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 标准(修改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各部分

14、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2)进一步明确了三个学段的目标要求 一方面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特征,另一方面在具体要求中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 例如,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17,六、“实施建议”的修改,1整体结构 “实施建议”部分内容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教学建议 与标准相比,标准(修改稿)有以下特点: (1)强调了教学活动要

15、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有机结合。 (2)对教师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作用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且阐述了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3)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四基”的目标,如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4)对一些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如何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 (5)提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某些困惑,又注重了对某些基本理念的全面认识。,18,3评价建议 与标准相比

16、,标准(修改稿)有以下特点: (1)对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分别提出了评价建议。 (2)增加了“参与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表”、“课堂观察表”等具体的评价案例,提高了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 (3)专门阐述了如何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试,对于书面测试的评价内容、试题的设计等给出了具体建议。特别指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总之,新“课标”将更加前瞻,更加实用,更加具有引领性、指导性与可行性。,19,(一)走进学生心

17、灵关注每一个学生,三、面对新“课标”我们该何去何从?,(二)分析教学内容让每堂课扎实推进,(三)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实效,(四)精心进行过程设计让课堂简约、生动、润泽,(五)关注课堂生成让课堂走向深刻,20,(一)走进学生心灵关注每一个学生,1.尊重学生,(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3)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21,案例:,有位老师讲“抛硬币”一课,当引出“一定”、“不可能”时,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对它们二者的理解,而设计了一个摸球比赛活动。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让三个小组的同学同时到台上摸球,每人摸两次,累计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摸到黄球总个数最多。学生们兴高采烈

18、,积极参与,场面非常热闹。,22,摸球结束了,令所有人没有料到的事情却发生了-第二小组的同学一个黄球也没摸到。他们都感到奇怪,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测着这时,讲台上的老师轻松而得意地说“你们一定摸不到!你们不可能摸到!因为,我根本就没放黄球。”孩子们惊讶、激动,继而愤愤不平。这时,有一个气得脸蛋通红的男同学冲向了讲台,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男孩子用力将盒子撕开,他们的盒子中果然一个黄球也没有!真相大白,“不公平”、“不公平”、“老师骗我们”,他们对老师的做法极为不满。尽管老师一再解释,但他们却始终接受不了,课堂气氛一下子被阴云笼罩了起来。 我们理解老师的苦衷,是为了训练学生对“一定”、“不可能”

19、的认识与理解。即在第二小组中不放黄球,让大家进一步感悟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定”、“不可能”摸到黄球。然而,教师却万万没有想到,他这样做,是在戏弄孩子,戏弄孩子的情感,更是不尊重孩子。(赵国防:2005年6月8日中国教师报),23,案例:“我是你的好朋友”1 应邀在成都执教“确定位置”一课。课上,我引领孩子们从自己所坐的位置谈起,让他们经历了“数对”产生的过程,然后进入了有趣的活动用“数对”在表格中标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孩子们非常开心,积极参与。汇报时,他们的表现更让人高兴,在场的老师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课堂达到了高潮。 这时,我注意到了在整个活动中,坐在教室最边上的一个男同学

20、低着头,一动没动,好像有什么心事。我悄悄地朝他走去。 “你叫什么名字啊?”我抚摸着他的头问道。 “王军。”他慢慢地站起身来,低声答道。 “告诉老师,有什么心事吗?” “没有啊!”他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那刚才的活动你怎么不积极参加呢?” “我我没有好朋友。”他红着脸低下了头。 1 赵国防.我是你的好朋友.中国教师报N.2007(197),2.关注每一个学生,24,课堂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张大眼睛望着我。怎么办呢?我问自己。细细询问下去,必然会影响课的进程,台下千余位教师在注视着课堂啊!如果此事就这样放之不问,我又如何去唤醒孩子的心灵? “同学们,谁的好朋友是王军啊?”

21、情急之下,我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自己都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这时,最后面一个高个子男同学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我的好朋友是王军。你看,我早已在表格中标出了他的位置。”说着,他高高举起了自己的那张表格。“王军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我却一直把他当成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因为” 王军抬起了头,冲着这位高个子同学不好意思地露出了微笑。 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王军的,祝贺他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这掌声,是送给那位高个子同学的,感谢他对王军的信任与支持;这掌声,也是送给我的,赞赏我在课堂上能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情感体验。,把学生放在心上,把每一个学生的变化看在眼里。这时,我们的教学才能走向真实,走向有效。

22、,25,(二)分析教学内容让每堂课扎实推进,1.“读懂”教材 2.“把握”教材 3.“超越”教材,26,尊重教材,27,牢牢抓住教学的“根”,例1:15+84,2416= 18 2428= 14 244412 248 2= 11 为何余数不同?,例2:计算: 2416=,28,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更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和核心。 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三)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实效,29,1.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所谓教

23、学目标,即指课堂教学所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的规划。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30,教学目标源于对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的把握,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教学目标更是评价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客观标准,所以它又是教学活动的“终点”。 教学目标还是架起“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桥梁”。它会指导并陪伴课堂“走”完全程。 目标制定,是高质量课堂的首要环节。,31,2.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把握课标(方向),把握教材(地位),把握内容,把握学法,把握学生,“五把握”过程,个 人 风 格,32,教学目标的表达: (1) 简洁明了(外在形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学会收集信息并分析图

24、中量和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具体情境描述事件或行为。 2.通过读图活动,了解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图形简洁、直观、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朱德江:看图找关系),33,(2) 重点突出(内在形式) 教学目标: 理解 “退”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深刻体会并掌握策略的运用过程。 (徐长青: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34,(3)便于检测 (实用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草图。 2通过操作与想象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出立体图形。 3通过讨论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

25、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范新林:观察物体),35,3.目标制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目标是一种预设,课堂上需要根据生成而随时调整。(灵活性) 例:5的乘法口诀 (2)目标是一个方向,课堂上要尽量遵循。(导向性) 例:9+几 (8+几),36,(3)目标制订是一种重要研究,挑战教师的研究能力。(重要性) 磨课变化、调整过程、思考认识、经验总结,37,(四)精心进行过程设计让课堂简约、生动、润泽,1.简约让教学“简单”而“深刻”,(1)内容简约:直面“核心内容”,实现“以少胜多” (2)过

26、程简约:“剥皮去壳”,直奔主题。,38,案例: “长方体的认识”,39,要想实现真正的“为深刻理解而教”的教育,就必须放弃“涵盖一切”的错误做法,过分追求面面俱到,必然会导致肤浅,必然会导致忽视重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我们应在尊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尽量完整、简约、生动。,玩纸盒,案例:闯关,40,2.生动让教学“平实”而“有趣”,(1)挖掘内容的生动因素,让内容吸引学生。,9+2= 9+3= 9+4= 9+5= 9+6= 9+7= 9+8= 9+9=,11 12 13 14 15 16 17 18,41,当学生完成之后,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接着问道

27、:“仔细观察每个算式的得数,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学生观察片刻,迅速举起了手。 生1:我发现这些算式的得数在逐渐增加1。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那是因为9加的那个加数在逐渐增加1,所以得数就多1。 师:是啊,你真聪明!很善于发现规律。 生2:我发现得数的十位上都是1。 生3:我发现得数的个位数比9加的那个加数都少1。例如,9+4=13,3比4少了1,9+5=14,4比5少了1 师:哎呀,对啊,你观察得好仔细啊!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说说你的分析吗? 生3:道理很简单,每个数都拿出1和9“凑十”去了,所以他们就都少1了。而且,我还感觉这些算式这样排列着很漂亮,很有规律。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

28、声,靠数学本身之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去感受,去揭示。孩子们所获得的,将会是超乎数学美之外的那份惊喜与欣慰。朴实中充满着智慧,思考中张扬着理性。,42,(2)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让活动平实而有趣。,数学课堂,首先应是活动的课堂。教师要围绕所研究的主题精心策划适合学生探究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主学习、不断发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里首先涉及到活动的设计,设计活动时要以新知识的学习为“基本出发点”,遵循知识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两项“基本规律”,实现学生能参与、爱参与、会参与、有所获的四个“基本目标”。“学生爱参与”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它要求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要生动

29、有趣,否则学生即使参与也不会充分,也不会收到实效。,43,3.润泽让教学“静谧”而“灵动”,(1)高效的课堂需要静谧。 学生学习的过程尽管伴随着成功时的兴奋与喜悦,困惑时的不安与焦急,但其间最需要的却是静谧,即能做到“波澜不惊”,心平气和,坦然面对。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温馨、静谧的学习环境,以保证他们学习的效果。 案例:“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课堂以有趣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在比一比,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错。但听课者却都有一种同感,那就是整节课太嘈杂,学生活动有内容,有形式,但缺失了深刻,缺失了热火朝天探

30、究后的静静思考。,44,“静能生慧,静观万物皆自得!”少林武术大师潘国静阐释了他对“静”的深刻认识。 课堂,应尽量“动静结合”,既有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扎实有效的“动”,更应有“润物细无声”、“虽肢体不动,但心智高速运转”的“静”。 我们要努力让课堂中的“静”,成为书法中的“飞白”,国画中的“留白”,音乐中“休止符”。,45,(2)自主的课堂应该灵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智慧共生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应涌动着学习者的思考、智慧与热情。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实现充分放手,在解放学生的手脚的同时,解放他们的头脑。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思考的权利,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让学生逐步学会有序思考

31、,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独立的分析,并在思考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46,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左、右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进行了如下活动: 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着,争论着。有的还站起来,来到老师的位置,举起了和老师相同位置的一只手,然后举着回到了同伴中间。渐渐地,争论的声音低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老师举的是右手。) 师:谁来说一下? 生: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我们的方向相反,所以左右正好相反。 (其他同学都会心地笑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走路都是沿着哪侧走的? 生:马路的右

32、侧。 师:都走右侧,那怎么没碰到一起呢? (学生着急了,都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47,生1:我们都是走的自己的右侧,所以碰不到一起! 生2:对呀!当我们面对面走来的时候,我的右侧,正好是他的左侧,那当然碰不到一起了! 生3: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 师:对呀!大家说得很好!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我们走路的时候,所说的左右,是就走路人本身来说的。大家走路可要记住走右侧,注意交通规则与交通安全啊! 左右的相对性,在充满灵性的活动中悄然理解,印象深刻。,48,灵动课堂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灵动课堂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人的精神世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高境界。

33、静谧与灵动,让课堂成为润泽学生生命的圣地,成为学生获得生命尊严和享受快乐、成功的乐园。,简约、生动、润泽,成了我数学课堂的追求目标,也成了照亮我不懈研究与前行的“航灯”。,49,案例:40名同学分乘两辆客车去春游,每车坐几人?,(五)关注课堂生成让课堂走向深刻,课堂生成,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已成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追求。但是,面对生成,需要机智,需要教师灵活、巧妙的筛选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成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有更多、更有价值的生成在课堂中萌发。,50,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由主导变成主宰课堂,导致教学预设的机械与僵化,更无从谈及课堂的生成,这是一种“硬”设计。,如何关注课堂生成?,(1)“软”预设。,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尊重课堂生成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因素,这样的设计是“软”预设,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的有弹性的空间。同时这种预设是一种模块式的“大”设计,而非线型的“小”设计。,51,(2)“巧”利用。,案例:扣子掉了以后,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最为宝贵的资源。但是,面对课堂生成,我们要理性地认识、机制地筛选、巧妙地运用。,52,一、“课标”为什么修改?,二、“课标”修改了哪些内容?,三、面对新“课标”我们该何去何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