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497860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6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资源描述: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ppt(9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刺法灸法学,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江西中医学院,毫针刺法,2,第一节 针刺补泻,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 (一)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 (三)针刺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3,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概念: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 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4,迎随,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 指

2、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时,经气亏虚,不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5,迎随,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也就是说迎就是泻法,随就是补法。,6,迎随,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说明经脉走向有顺有逆,营卫气血运行有浅有深,有盛有衰,根据经脉走向、部位深浅,气血盛衰,采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方法,都叫迎随。 根据迎随即补泻的原则,后世发展为针向迎随等多种可行操作的迎随补泻方法。,7,1.针向迎随法,针尖顺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 依据:难经七十二难:“所谓迎

3、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 金元张壁在云歧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中说:“顺经而刺为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 很多教科书与著作、期刊所称的迎随补泻法,都是指针向迎随法。,8,2.深浅迎随法(补生泻成法),补用生数(15分)浅刺,泻用成数(610分)深刺。 依据:难经七十二难“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卫属阳属气较浅,荣属阴属血较深,补阳气,泻阴邪。 金元医家还依据了古代河图五行生成数,补用生数,针深15分,泻用成数,针深610分。,9,其他迎随法,3.流注盛衰时间迎随法 即子午流注针法,详见针灸治疗学。 4.提插迎随法 标幽赋:“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

4、济左而补暖。” 插针左捻为补为随;提针右捻为泻为迎。 5.捻转迎随法 汪机针灸问对:“吸而捻针,右转为泻为迎;呼而捻针,左转为随为补。”,10,其他迎随法,6.呼吸迎随法 呼内为补,吸内为泻。张景岳类经:“故泻必因吸内针,补必因呼内针,此即迎来随去之义。”,11,其他迎随法,7补母泻子迎随法 虚证补母穴,实证泻子穴。 难经七十九难:“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 如心病,泻心包经输穴大陵(迎者迎于前),补心包经井穴中冲(随者随其后)。,12,三、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一)辨别虚实 1.证候虚实:通过四诊合参,辨别证候虚实,作为针刺补泻的依据。虚证采用针刺补法,实证采用针刺泻法

5、,虚实不明显者采用平补平泻法,属气机紊乱者用导气法。 2.脉象变化 3.虚实夹杂,13,(二)审察经气,1根据切循按弹和针下感应辨别经气虚实 2根据得气针感辨别正邪虚实,决定补泻 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凡针下得气徐缓,如鱼吞钩铒之沉浮,病人自觉针下柔和舒适,为谷气至。 凡针下沉紧、牢实,行针涩滞,病人感觉针感强烈难忍,为邪气盛。 凡针下虚滑无力,如插豆腐之空虚,经行针手法之后仍然针感微弱者,为正气虚。,14,审察经气,3根据补泻效应辨别手法是否适宜 若施行补泻手法后,虚者针感由弱转强,或出现热感,说明补泻手法适宜,起到了补虚扶正的治疗作用。 若施行补泻手法后,实者针感

6、由盛转衰,强烈感应变得柔和,或出现凉感,说明补泻手法适宜,起到了祛邪泻实的治疗作用。,15,(三)明辨经络,针刺补泻须掌握经络的循行方向,熟悉经络的气血流注,方能遵照迎随补泻原则施行补泻.,16,四、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因素 。 (一)机体反应状态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病理状态时,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是针刺补泻效果产生的主要因素。针刺具有双向、良性的调节作用。,17,(二)腧穴的特性,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是产生补泻效应的重要条件。 1.偏于强壮补益作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命门、膏肓、足三里、百会、神阙、五脏背

7、俞穴等穴。 2.偏于祛邪泻实的穴位有:十宣、八风、八邪、委中、井穴、荥穴等。,18,(三)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是促进内因转化,产生补泻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针刺补泻手法,可以使针刺的良性调整作用进一步加强,补虚泻实的效应进一步提高。,19,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一、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一)徐疾补泻法:徐,缓慢;疾,快速。 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分补泻的针刺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20,徐疾补泻法,原理:补法慢进快出,引导阳气由浅入深,令经气充实于针下; 泻法快进慢出,使邪气由深出

8、浅,随针外泄。,21,徐疾补泻法图,图,22,1.操作方法,补法:毫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然后将针慢慢推进到深层,快速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出针时快速出针,疾速按压其穴。 泻法:将针快速透皮后,迅速插入深层得气,然后慢慢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出针时慢,不按针孔。,23,2临床应用,本法调和阴阳,徐疾补法治疗虚寒证,徐疾泻法治疗实热证。 3.注意事项 行针手法以提插为主,可结合捻转。 有人认为,徐疾指行针的快慢,“徐而疾”之补法,指针刺入穴位后,行针的频率由慢到快,可持续操作12分钟; “疾而徐”之泻法,指针刺入穴位后,行针的频率由快到慢。行针采用小幅度捻转提插(范均铭等上海针灸

9、1990.2)。,24,(二)提插补泻法,以提插手法的用力轻重分补泻。 难经七十二难最早提出提插补泻手法,“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指出得气后下插推纳为主者为补法,动伸上提为主者为泻法,这时还只是一个提插补泻的原则。明杨继洲等则提出具体的操作法。针灸大成说:“凡补,针先浅而后深”,“慢提急按”;“泻,针先深而后浅,急提慢按”。,25,提插补泻法图,图,26,1.操作方法,补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重插轻提(慢提急按)。下插时用力重,速度快;上提时用力轻,速度慢。 泻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重提轻插(急提慢按)。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2

10、7,2.临床应用,原理:补法向内下插推纳为主,引导阳气由浅入深; 泻法向外上提伸引为主,使阴邪由深出浅。 本法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用于治疗各类虚寒证和实热证。,28,3.注意事项,提插补泻与行针法中的提插法应区别。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幅度、频率一致,用力均匀;而提插补泻法的用力、频率都有明显区别。 提插补泻针感比较理想,敏感者可出现凉热感。,29,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区别,徐疾补泻法以进针、出针的速度为标准区分补泻; 而提插补泻法以提插时用力轻重为标准区分补泻。,30,(三)捻转补泻法,根据捻转的方向、用力的轻重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捻转补泻法从针刺的基本手法发展为独立的补泻手法,肇始于金元时代。

11、窦汉卿针经指南:“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31,捻转补泻法图,图,32,捻转补泻法,明代很多医家都很重视捻转补泻法。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说:“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 捻转补泻法的原理:杨继洲还根据内经“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的阴阳学说,指出“左转从阳,能行诸阳;右转从阴,能行诸阴。”,33,1.操作方法1,补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泻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

12、,反复操作。,34,操作方法2,也有以捻转角度、频率、用力、时间分补泻的捻转补泻手法。 补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 泻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35,2.临床应用,补虚泻实:用于虚证与实证。 守气,催气,行气。,36,3.注意事项,注意针体还原,灵活自如。防止因捻转角度过大、用力过重、频率太快时,造成肌肉缠针而滞针。 捻转补泻应与捻转法区别开来。捻转法是行针的基本手法。要求捻转的用力、角度、频率在往返过程中均匀一致,而捻转补泻法在往返过程中,补法时左转用力重,泻法时右转用力重。,37,(四)呼吸补泻法,施行针刺手法时,配合患者呼吸的补泻手法

13、。 内经有呼吸补泻的记载,针灸大成则明确指出了呼吸补泻的具体操作方法:“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即补法呼进吸出;泻法吸进呼出。,38,呼吸补泻法原理,补法:气出而针入,针与气相随,随而济之为补。 泻法:气入而针入,针与气相迎,迎而夺之为泻。,39,1.操作方法,补法:患者呼气时进针,得气后,患者呼气时行针;患者吸气时出针。 泻法:患者吸气时进针,得气后,患者吸气时行针;患者呼气时出针。,40,2.临床应用,呼吸补泻法是一种辅助补泻手法,必须配合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手法应用。 3.注意事项 实施呼吸补泻法时最好是医生与病人同时进行呼吸调息,作深长而徐缓的呼吸,

14、以便掌握患者的呼吸实施手法。,41,(五)开阖补泻法,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以区分补泻的方法。 素问刺志论说:“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王冰注:“实者左手开针空以泻之,虚者左手闭针空以补之也。”素问离合真邪论:“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大气皆出,故名曰泻”。,42,1.操作方法,补法:出针后疾按针孔。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 原理 补法:疾按针孔使正气存留而不泄。 泻法:摇大针孔,不按针孔使邪气随针外泄。,43,3.应用与注意事项,开阖补泻法是一种辅助补泻手法,一般不单独应用,应配合捻转补泻或提插补泻法应用; 亦可配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44

15、,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复式手法是由宋元明针灸医家所创立的,由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的补泻手法。 其中以烧山火,透天凉应用较多。,45,天部提插法,图,46,人部提插法,图,47,地部提插法,图,48,(一)烧山火,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针经指南载“寒热补泻法”。,49,烧山火,金针赋明确提出“烧山火”法:“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指出烧山火法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 明代医家杨继洲、高武、汪机进一步完善了烧山火的操作方法。,50,1.操作方法,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得气后施术。 按浅

16、中深顺序每层各作紧按慢提9次,然后退至浅层,称为1度。 反复施术13度,使针下产生热感。,51,操作方法,于地部留针(或产生热感部留针)1520分钟,出针后按压针孔。 可配合呼吸补法,呼气时进针、插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操作要点:先浅后深,三进一退,紧按慢提,行九阳数。,52,烧山火操作图,图,53,2.临床应用,顽麻冷痹、虚寒性病证。如脾肾阳虚、沉寒痼结等所致的寒湿痹证、瘫痪、痿证、中风脱证等。 如膝关节寒痹,可在足三里穴烧山火。,54,3.注意事项,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部位不宜施针。 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 押手要重,进针时用力切压。 热感是

17、在得气的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酸胀感容易引出热感,麻胀感则难以引出热感。若施针3度仍无热感,放置浅部候气35分钟后再行手法。,55,注意事项,热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作3度仍无热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 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56,注意事项,可用捻转补法代替提插补法。 施术过程中,医患双方都要注意力集中,患者要细心体会针感。 烧山火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组合而成的复式手法。,57,(二)透天凉,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针经指南载:“寒热补泻法”。,58,透天凉,金针赋明确提出“

18、透天凉法”:“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指出了透天凉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明代医家杨继洲、高武、汪机、李进一步完善了透天凉的操作手法。,59,1.操作方法,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 按深中浅每层各作紧提慢按6数,称为1度。 反复施术23度,使针下产生凉感。 于天部留针,出针后不压针孔。,60,操作方法,可配合呼吸泻法,吸气时进针、插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操作要点:先深后浅,一进三退,紧提慢按,行六阴数。,61,透天凉操作图,图,62,2.临床应用,实热病证,由实热痰火所致的中风闭证、癫狂、痈肿、热痹等。 如膝关节热痹,

19、在阳陵泉施透天凉法。 癫狂,在内关、丰隆施透天凉法。,63,3.注意事项,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处不宜施针。 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二层。 押手宜轻,或不用押手。,64,注意事项,凉感是在得气在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麻感容易引出凉感,但触电感不行,若施针3度仍无凉感,必要时可将针留置深部候气35分钟后再行手法。 凉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作3度仍无凉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65,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 可用捻转泻法代替提插泻法。 施术过程中,医患双方都要注意力集中,患

20、者要细心体会针感。 透天凉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泻法组合而成。,66,三、飞经走气四法,金针赋说:“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血,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若关节阻滞,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有促进针感通经过节、趋达病所的作用,是通经接气的催气手法,适用于经络气血阻滞,经气不能通关过节者。,67,(一)青龙摆尾,在穴位浅层以针向行气,以摆动针柄为特征的复式 手法。 1.原文:“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2.操作:针尖朝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得气后抵住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45角

21、),促使针感传导扩散.,68,3.青龙摆尾-应用,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 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 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9或9的倍数。,69,青龙摆尾,图,70,(二)白虎摇头,在穴位深层左右摇动针身以行气的复式手法。 1.原文:“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提插)进圆 (捻转),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对白虎摇头法中的退方进圆,古今认识不一。 本教材采用的是郑魁山先生的白虎摇头操作法。,71,2.白虎摇头-操作,常用白虎摇头法:直刺进针至深层,得气后捻转提插,并将针快速左右摇动,边摇边提针;同时,用手按压远病所端,促使气至病所。,72,白虎摇头,图,73

22、,郑魁山白虎摇头法,进针至深层,得气后退针,随病人呼吸摇动针体,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右下方摇进至左上方(进圆); 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 左上方摇退至右下方(退方)。,74,3.白虎摇头-应用,本法行气泻实,化痰降火。治疗实证、热证。如癫狂,取内关、丰隆,施白虎摇头法。 本法必须在深层得气后施术,摇动针身时用力均匀自然。,75,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异同,同 :均有摇摆动作 ;异 : 青龙摆尾: 在浅层摆动,针身倾斜,不按压辅助。 白虎摇头:在深层摇动,针身直立,可按压辅助。,76,(三)苍龟探穴法,以搜法和徐疾补法相结合的复式手法。 1.原文:“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23、。” 图,77,2.苍龟探穴法-操作,新世纪教材苍龟探穴法 直刺进针得气后,从深层一次退至浅层皮下,按 上、下、左、右顺序斜刺进针,向每一方向针刺时 都必须分浅、中、深三层缓慢搜寻针感,依上法反 复行针,以获取最佳刺激量。,78,六版教材苍龟探穴法,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 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 三层逐层加深,从不同方向寻找最佳针感。,79,3.苍龟探穴法-应用,作用: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益气补虚。 可用于痛 症、瘫痪以及经气不足而针感迟钝者。如梨状肌结合症,可在局部施术;中风偏瘫,可在肩髎、环跳等穴施术。 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操作。,80,(四)赤凤迎源法,以

24、飞法为特征的复式手法。因操作时犹如凤凰展翅飞 旋之状,故又名凤凰展翅法。 1.原文: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 其原(人部),上下左右(提插捻转),四周飞旋。”,81,2.赤凤迎源法-操作,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摇针候气; 再插入中层,然后捻转提插,一捻一放,促使针感扩散 传导 。,82,3.赤凤迎源法-应用,行气通经。用于痛、痹、痿、瘫。如肩周炎,取健侧条口穴 或上巨虚,施赤凤迎源法,并配合患部运动(互动针法)。 本法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操作,浅中深三层都必须得气,重在 中层施术,四周飞旋时动作要自然协调。,83,第三节 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一、针刺

25、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 针刺的刺激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主要是刺激强度与累积刺激时间。 有人曾经用此公式表述:刺激量=刺激强度累积刺激时间。,84,1.刺激强度,刺激强度反映了针刺手法的轻重,它与诸多因素有关。 (1)刺激强度的相关因素 行针:提插与捻转的力度、幅度、频率; 进针:针刺角度与方向、针刺深浅; 针具:长短,粗细。,85,(2)刺激强度的分类,刺激强度一般分为强刺激,弱刺激与中等刺激。 刺激强度应以病人的反应状态为主作为衡量标准,反应状态包括得气感应与耐受程度。,86,2.针刺刺激量与机体效应,在一般情况下: 刺激弱、频率慢、时间短-弱兴奋效应 刺激弱、频率慢、时间长-弱抑制效应

26、 刺激强、频率快、时间短-强兴奋效应 刺激强、频率快、时间长-强抑制效应,87,针刺刺激量与机体效应,在这里,时间短,机体产生兴奋效应; 时间长,机体产生抑制效应。 刺激弱,频率慢,产生弱的兴奋与抑制效应; 刺激强,频率快,产生强的兴奋与抑制效应。 可见针刺刺激量产生的机体效应,是由刺激强度与频率、累积时间三个因素的迭加。,88,二、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一)二者是两类不同的概念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对虚、实病证而设的两类不同手法,即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刺激强度是指针刺刺激构成的刺激量(剂量)。 二者概念不同,不能混为一团。不能简单认为,补法刺激量小,泻法刺激量大。,89,(二)二者有一定的

27、联系,针刺补泻手法本身又含有刺激量的大小。 如提插补泻法,补法:重插轻提;泻法:重提轻插。 捻转补泻法,左转用力重,速度快为补;右转用力重,速度快为泻。 无论补法还是泻法,都包括了用力轻重,速度快慢等刺激强度大小的因素。事实上,补法比泻法刺激量要大。,90,(三)补泻手法可分剂量大小,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提出了“大补大泻”、“平补平泻”(小补小泻)的观点,开补泻手法量化之先河。 大补大泻:剂量大的补泻手法。一般分23层施术,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如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补泻手法。 小补小泻:剂量小的补泻手法。如提插补泻法等单式补泻手法,“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91,三平补平泻,(一)陈会神应经平补平泻 陈会的平补平泻,指“先泻其邪气,后补真气”的“先泻后补”法,属于补泻兼施,祛邪扶正之法。 (二)杨继洲针灸大成平补平泻 杨继洲的“平补平泻”,实为小补小泻。“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而已。”如目前单式提插补泻法。,92,(三)目前临床之平补平泻手法,目前的平补平泻法,即针刺得气后均匀地捻转提插,提插捻转的幅度、力度、频率均匀适中。 平补平泻法目的在得气与调气,并无补泻意义,用于虚实不太明显或虚实兼有病证,与“导气法”有相似之处,但操作有别。导气法重在“缓慢”,平补平泻重在“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