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浅分析.pptx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4275736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5.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博物馆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浅分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博物馆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浅分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博物馆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浅分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博物馆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浅分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建筑的色彩与材质浅分析.pptx(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博物馆建筑,色彩与材质浅析,关于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建筑: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博物馆组成:根据博物馆的共性,建筑组成可划分为 4个功能分区: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藏品库分区;技术工作分区;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在建筑布局上各个功能分区应该是互有联系的,为了安全保卫和管理方便,建筑物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把观众参观路线与内部工作人员行经路线、藏品运送路线明确分开。,设计原则:总的原则是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全面发挥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要求,因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博物馆工艺设计,并要求做到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

2、的统一。博物馆选址是建筑设计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选址宜在地点适中、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段,其周围应没有污染源,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色彩与建筑的关系,材质与建筑的关系,色彩是造型艺术语言中较为活跃、丰富和敏感而富有表现力的视觉因素。在绘画中,色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具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而且色彩本身以其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变化和对比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效应,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正因如此,色彩教育不仅成为艺术院校重要的基础课,也成为建筑院校的必修课程。建筑作为造型艺术,更是离不开色彩,建筑色彩设计往往直接体现着建筑师的情感意识和艺术修养,为建筑增添无穷的魅力。

3、,材料与建筑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与空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是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构造方式,因此建构出不同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新材料往往推动新的建筑空间及形式的发展,新建筑运动又促进新材料运用的不断完善。 现代建筑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有建筑设计的常规方式,传统建筑设计中较为强调的平面构成、体块组合、建筑空间变化等设计方法已慢慢穷尽,同时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案例一 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先生思想的转变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的东方意境,特

4、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苏州博物馆在设计上(当然包括之后讲到的色彩与材料的运用上)无疑体现了文化与意境的特点。,色彩,在大的方面来说苏州博物馆的色彩以黑白灰占据主体 也就是说只是在灰度上进行调整与变化 这种变化像极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表现方式 当然也符合了苏州地方特色 。,这里的冷色调并不是代表冷峻严肃 也不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收缩它代表的是温和 黑白 俊秀的黑白基调 反而感觉亲切 更有利于体会文化的内涵 使抽象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色彩 色彩总是首先进入人们的视线,色彩比形式更能表现空间的情趣。正常

5、状态下,人在观赏建筑时,最先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中国传统空间美学十分讲究以景叙情,情景交融,色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往往有自己固有的基本色调,中华民族勤劳善良, 具有“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苏州青白相间的地域色调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黑白灰延续千年已成为苏州城的文化色。,苏州城的文化色,与传统民居的对比,传统民居,苏州博物馆模型,白色粉墙,博物馆的墙体采用灰白的调子,保持了苏式建筑粉墙黛瓦的传统色调,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灰白墙相配,具有苏州建筑的古老风骨。,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设置了一片假山石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白墙相当与底色,即画纸 作为衬托的作用 于是在

6、其上可以自由绘画 任何物质都可以填补空白 包括我们自身,屋面,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整个博物馆建筑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城内古建筑的斜坡屋,屋顶采用加工成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 作为装饰,这种石材有着特殊的属性,淋了雨时颜色是浓浓的黑色,干燥的时候变成浅灰色,室外阳光直射的时候变成了深灰色。与中国古老的书法的“墨分五色”,以瓦为墨,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建筑的元素一语道出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的中国传统文

7、化。 瓦片在不同的时间内,表现出丰富的焦、浓、重、淡、清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使整个屋顶具有了中国国画浓浓的调子。,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一幅画的空白部分,画出某种事物的清淡影子,而这清淡影子,在这幅面面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表现价值,它反映着某一时间空间的特点,使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影子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事事物物。所以我们对这种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与屋面的瓦片有类似作用的是玻璃 玻璃对于色彩的表现是多样的 基于不同的环境对其的影响 因此其反过来表现不同程度的调和色。,当然还有水 建筑的色彩并不单单局限于建筑本身,窗代表了颜色,从

8、外部为深色,像在白色画纸上泼上的墨点 内部则明亮 这种反差使得室内外的转换变得很有意思,窗的借色,与借景是一样的原理 利用外面的颜色(比如绿色)来渗透进内部 颜色自然而不做作 增强了内外的沟通,内部的颜色,内部延续外部的颜色 顶部与墙面与地面的颜色进行对比 若是打上灯光 则其色彩从顶部到底部自然延续 十分协调,封闭展厅则以暖色调为主 用以衬托展品的价值 使得整体的氛围融合,应为调和作用。调和可分为同类色相色彩调和,类似色相色彩调和互补色相色彩调和。类似色相色彩调和能产生富有变化的美感。同色相色彩调和虽然在视觉上易产生印象较弱、对比不强烈的弱点,但能营造出高贵、典雅的气氛。互补色相色彩调和可产生

9、不同于其它色相配色调和关系的效果,具有明亮的光感和刺激度高的效果。,“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 筑艺术设计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与民族精神相表里的 材料特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在新馆设计 中,贝聿铭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和苏州建筑设计,大量运用了 新技术、新材料设计手法,使这座建筑既有传统苏州园林建 筑的特点,又处处散发着古雅现代的气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 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不仅可确 保整座建筑不变形不蛀蚀,更重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信 息,使建筑从根本上与环境取得深层的联系。,苏州博物馆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材

10、料,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 代青瓦,这种产自内蒙古和山西一带俗称“中国黑”的花岗岩 质地坚硬,不易开裂,避免了传统青瓦在寒冷天气下易开裂, 需定期更换的不足。这种“棱形”的瓦虽然是新馆设计的小 细节,却使贝聿铭向“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理想迈进 了实在的一步。,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 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 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空间封闭而又通 透,折射出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参观者尽管在犹 如在超级魔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却仍然被东方园林强大的 传统文明牵引着,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案例二 宁波博物馆,

11、王澍,中国建筑师,2012年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和色彩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我以“空间的诗语结构”为题,为的是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性合一的空间语言。王澍,色彩感受,筑外部的视觉图像跳跃式的让你回到了以前。远看博物馆图像就像一个鼎,似一条历史的大船,一座灰灰的房子仿佛让你置身于传统的民居之中,很平和也很怀念。而走近它,看到的是一幢“半山半房”的建筑。它的主体有三层,局部五层。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两层之上,建筑明显开裂,微微倾斜的视角演化成抽象的山体。,材质应用,作为一座城市人文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整体造

12、型现代简约,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观造型上没有太多的模仿或参照宁波古建筑的样式,而是在材料上采用的“新乡土主义”风格,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地方材料,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运用宁波旧拆迁的古老的砖瓦毛竹等本土元素,其使用旧砖瓦建造瓦爿墙不由让人联想起宁波古老的城墙,独特的墙面肌理成了整个建筑的最大特色。,宁波博物馆在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也使宁波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这些含有丰富历史信息的砖瓦,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使得博物馆一建成,就凝聚了百年历史,建筑本身就成了历史

13、展品。,材质对于风格的影响,宁波博物馆在景观设计上,重复利用了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石、水与树元素,设计了大量通道细长的通道,石板铺路,使整个建筑构成一个古老的宁波街区。街区街道边的潺潺水流,就像老城区里的“河道”,营造出宁波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凸显宁波老街巷的情趣,行走在博文馆中,如同行走在古老的宁波小镇。,水与树,王澍对传统青砖、青瓦采用二次肌理的运用,避免了纯粹青砖青瓦导致立面的单调,反而营造出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氛围,透露出地域性的人文气息。拉近了与人之间的距离。,采用自由的棕色木材交接的屋顶形式,隐隐约约联想到古建筑的木构架,而用竹模板制作的混凝土墙,通过凹凸的纹理仿佛体会到历史的沧桑暗灰色金属顶棚散发出现代气息, 棕色与灰色的搭配运用,创造了一种典雅的气氛,整个室内环境体现出具有现代感的文化氛围。,小结,作为设计师既要注意到传统审美文化的规律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要善于联系时代的精神状况去把握和整理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粹,中国建筑师可以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国元素,不留痕迹自然地表达出来,才符合我们现代设计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