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4128808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7.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资源描述:

《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1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气体的 pVT 性质 1 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 与等温压缩率 的定义如下 试推出理想气体的 与压力 温度的关系 解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1 2 0 101 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 将甲烷 M w 16 042g mol 看成理想气体 PV nRT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m V PM w RT 101 325 16 042 8 3145 273 15 kg m 3 0 716 kg m3 1 3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 质量为 25 0000g 充以 4 水之后 总质量为 125 0000g 若改充以 25 13 3

2、3 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 则总质量为 25 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水的密度 1g cm3计算 解 球形容器的体积为 V 125 25 g 1 g cm 3 100 cm3 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 PV nRT PV mRT M w Mw mRT PV 25 0163 25 0000 8 314 298 15 13330 100 10 6 Mw 30 31 g mol 1 4 两个容积均为 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 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 球加热到 100 另一个球则维持 0 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 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 由题给条件知 1 系

3、统物质总量恒定 2 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 5 0 时氯甲烷 CH 3Cl 气体的密度 随压力的变化如下 试作 图 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p 相对分子质量 1 6 今有 20 的乙烷 丁烷混合气体 充入一抽成真空的 200 cm3 容器中 直至压力达 101 325 kPa 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0 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 将乙烷 M w 30g mol y1 丁烷 M w 58g mol y2 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nRT n PV RT 8 3147 10 3mol y1 30 1 y1 58 8 3147 10 3 0 3897 y

4、1 0 401 P1 40 63kPa y2 0 599 P2 60 69kPa 1 7 如图所示 一带隔板的容器内 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 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 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 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试 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 隔板抽取前后 H 2及 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 隔板抽取后 混合气体中 H2及 N2的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 1 等温混合后 即在上述条件下混合 系统的压力认为 2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体积怎样定义 3 根据分体积的定义 对于分压 1 8 1 9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 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 采用同样温度

5、的纯氮进行置换 步骤 如下 向釜内通氮气直到 4 倍于空气的压力 尔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 重复三次 求 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 解 分析 每次通氮气后至排气恢复至常压 p 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不变 设第一次充氮气前 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 充氮气后 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 则 重复上面的过程 第 n 次充氮气后 系统的摩尔分数为 因此 1 10 25 时饱和了水蒸气的湿乙炔气体 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力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总压力为 138 7 kPa 于恒定总压下冷却到 10 使部分水蒸气凝结为水 试求每摩尔干乙炔气在该 冷却过程中凝结出水的物质的量 已知

6、 25 及 10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3 17 kPa 及 1 23 kPa 解 该过程图示如下 设系统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则 1 11 有某温度下的 2dm3湿空气 其压力为 101 325kPa 相对湿度为 60 设空气中 O2与 N2的体积分 数分别为 0 21 与 0 79 求水蒸气 O 2与 N2的分体积 已知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20 55kPa 相 对湿度即该温度下水蒸气的分压与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1 12 一密闭刚性容器中充满了空气 并有少量的水 但容器于 300 K 条件下大平衡时 容器内压力为 101 325 kPa 若把该容器移至 373 15 K 的沸水中 试求容

7、器中到达新的平衡时应有的压力 设容器 中始终有水存在 且可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化 300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 567 kPa 解 将气相看作理想气体 在 300 K 时空气的分压为 由于体积不变 忽略水的任何体积变化 373 15 K 时空气的分压为 由于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 在 373 15 K 时 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101 325 kPa 系统中水蒸气的 分压为 101 325 kPa 所以系统的总压 1 13 CO2气体在 40 时的摩尔体积为 0 381 dm3 mol 1 设 CO2为范德华气体 试求其压力 并比较 与实验值 5066 3 kPa 的相对误差 1 14 今有 0

8、40 530 kPa 的 N2气体 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 van der Waals 方程计算其摩尔体 积 实验值为 解 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用 van der Waals 计算 查表得知 对于 N2气 附录七 用 MatLab fzero 函数求得该方程的解为 也可以用直接迭代法 取初值 迭代十次结果 1 15 试由波义尔温度 TB 的定义式 证明范德华气体的 TB 可表示为 TB a bR 式中 a b 为范德华常数 1 16 把 25 的氧气充入 40dm3的氧气钢瓶中 压力达 202 7 102kPa 试用普遍化压缩因子图求钢瓶中 氧气的质量 解 氧气的 TC 118 57 P

9、 C 5 043MPa 氧气的 Tr 298 15 273 15 118 57 1 93 Pr 20 27 5 043 4 02 Z 0 95 PV ZnRT n PV ZRT 202 7 105 40 10 3 8 314 298 15 0 95 344 3 mol 氧气的质量 m 344 3 32 1000 11 kg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1 1mol 水蒸气 H 2O g 在 100 101 325kPa 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 求过程的功 假设 相对于水蒸 气的体积 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解 n 1mol 恒温恒压相变过程 水蒸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W p amb V p V l

10、Vg pVg nRT 3 102kJ 2 2 始态为 25 200 kPa 的 5 mol 某理想气体 经途径 a b 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 途经 a 先 经绝热膨胀到 28 47 100 kPa 步骤的功 再恒容加热到压力 200 kPa 的末态 步 骤的热 途径 b 为恒压加热过程 求途径 b 的 及 解 先确定系统的始 末态 对于途径 b 其功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 3 某理想气体 Cv m 1 5R 今有该气体 5mol 在恒容下温度升高 50 求过程的 W Q H 和 U 解 理想气体恒容升温过程 n 5mol C V m 3 2R QV U n C V m T 5 1 5R

11、 50 3 118kJ W 0 H U nR T n C p m T n CV m R T 5 2 5R 50 5 196kJ 2 4 2mol 某理想气体 C p m 7 2R 由始态 100kPa 50dm3 先恒容加热使压力升高至 200kPa 再恒压 冷却使体积缩小至 25dm3 求整个过程的 W Q H 和 U 解 过程图示如下 由于 则 对有理想气体 和 只是温度的函数 该途径只涉及恒容和恒压过程 因此计算功是方便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 5 1mol 某理想气体于 27 101 325kPa 的始态下 现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 再恒容升 温至 97 0 250 00 kP

12、a 求过程的 W Q U H 已知气体的 CV m 20 92 J K mol 1 2 6 2 7 容积为 0 1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 其两侧分别为 0 4 mol 的 Ar g 及 150 2 mol 的 Cu s 现将隔板撤掉 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 求末态温度 t 及过程的 已知 Ar g 和 Cu s 的摩尔定压热容 分别为 及 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 图示如下 假设 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 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 因此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 则 2 8 单原子理想气体 A 与双原子理想气体 B 的混合物共 5 mol 摩尔分数 始态温度

13、 压力 今该混合气体绝热反抗恒外压 膨胀到平衡态 求末态温度 及过程的 解 过程图示如下 分析 因为是绝热过程 过程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系统与环境间以功的形势所交换的 能量 因此 单原子分子 双原子分子 由于对理想气体 U 和 H 均只是温度的函数 所以 2 9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 隔板的两侧分别为 2 mol 0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 A 及 5 mol 100 的双原子理想气体 B 两气体的压力均为 100 kPa 活塞外的压力维持在 100 kPa 不变 今 将容器内的隔板撤去 使两种气体混合达到平衡态 求末态的温度 T 及过程的 解 过程图示如下 假定将绝热隔板换为导热隔板

14、达热平衡后 再移去隔板使其混合 则 由于外压恒定 求功是方便的 由于汽缸为绝热 因此 2 10 已知水 H 2O l 在 100 的饱和蒸气压 在此温度 压力下水的摩尔蒸发焓 求在在 100 101 325 kPa 下使 1 kg 水蒸气全部凝结成液体水时的 设水蒸气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解 该过程为可逆相变 2 11 已知水 H 2O l 在 100 的饱和蒸气压 ps 101 325kPa 在此温度 压力下水的摩尔蒸发焓 试分别求算下列两过程的 W Q U 和 H 水蒸气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1 在 100 101 325kPa 条件下 1kg 水蒸发为水蒸气 2 在恒定 100 的真空容器

15、中 1kg 水全部蒸发为水蒸气 并且水蒸气压力恰好为 101 325kPa 解 1 题给过程的始末态和过程特性如下 n m M 1kg 18 015g mol 1 55 509mol 题给相变焓数据的温度与上述相变过程温度一致 直接应用公式计算 n vapHm 2257 kJ W p amb V p V g Vl pVg ng RT 172 2kJ U Qp W 2084 79kJ 2 真空容器中 W 0kJ 2 12 已知 100 kPa 下冰的熔点为 0 此时冰的比熔化焓热 J g 1 水和冰的平均定 压热容 分别为 及 今在绝热容器内向 1 kg 50 的水中投入 0 8 kg 温度 2

16、0 的冰 求 1 末态的温度 2 末态水和冰的质量 解 1 kg 50 的水降温致 0 时放热 0 8 kg 20 的冰升温致 0 时所吸热 完全融化则需热 因此 只有部分冰熔化 所以系统末态的温度为 0 设有 g 的冰熔化 则有 系统冰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2 13 100 kPa 下 冰 H 2O s 的熔点为 0 在此条件下冰的摩尔融化热 已知在 10 0 范围内过冷水 H 2O l 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和 求在常压及 10 下过冷水结冰 的摩尔凝固焓 解 过程图示如下 平衡相变点 因此 2 14 已知水 H 2O l 在 100 的摩尔蒸发焓 水和水蒸气在 25 100 范围间 的平

17、均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和 求在 25 时水的摩尔蒸发焓 解 由已知温度的相变焓求未知温度的相变焓 常压下对气体摩尔焓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 可直接应 用 p68 公式 2 7 4 2 15 25 下 密闭恒容的容器中有 10 g 固体奈 C10H8 s 在过量的 O2 g 中完全燃烧成 CO2 g 和 H2O l 过程放热 401 727 kJ 求 1 2 的 3 的 解 1 C 10H8的分子量 M 128 174 反应进程 2 3 2 16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在 25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 计算下列反应在 25 时的 及 1 2 3 解 查表知 NH3 g NO g H2O g H2O l

18、46 11 90 25 241 818 285 830 NO2 g HNO3 l Fe2O3 s CO g 33 18 174 10 824 2 110 525 1 2 3 2 17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的热化学数据 计算 25 时反应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要求 1 应用 25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 2 应用 25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数据 解 查表知 Compound 0 0 0 因此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 2 18 2 19 已知 25 甲酸甲脂 HCOOCH 3 l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为 甲酸 HCOOH l 甲醇 CH 3OH l 水 H 2O l 及二氧化碳 CO 2 g 的标

19、准摩尔生成焓 分别为 及 应用这些数据求 25 时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解 显然要求出甲酸甲脂 HCOOCH 3 l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 20 2 21 甲烷与过量 50 的空气混合 为使恒压燃烧的最高温度能达到 2000 求燃烧前混合气体应预 热到多少摄氏度 物资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见附录 空气组成按 计算 各物资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 分别为 解 燃烧为恒压绝热过程 化学反应式 设计途径如下 在 下甲烷燃烧的摩尔反应热为 则 可由 表出 Kirchhoff 公式 设甲烷的物质量为 1 mol 则 最后得到 2 22 2 23 某双原子理想气体 1mol 从始态 350K 200kPa 经

20、过如下五个不同过程达到各自的平衡态 求各过 程的功 W 1 恒温下可逆膨胀到 50kPa 2 恒温反抗 50kPa 恒外压不可逆膨胀 3 绝热可逆膨胀到 50kPa 4 绝热反抗 50kPa 恒外压不可逆膨胀 5 恒温向真空膨胀到 50kPa 解 双原子理想气体 n 5mol CV m 5 2 R C p m 7 2 R 5 W 0 kJ 2 24 5 mol 双原子气体从始态 300 K 200 kPa 先恒温可逆膨胀到压力为 50 kPa 在绝热可逆压缩 到末态压力 200 kPa 求末态温度 T 及整个过程的 及 解 过程图示如下 要确定 只需对第二步应用绝热状态方程 对双原子气体 因此

21、 由于理想气体的 U 和 H 只是温度的函数 整个过程由于第二步为绝热 计算热是方便的 而第一步为恒温可逆 2 25 求证在理想气体 p V 图上任一点处 绝热可逆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恒温可逆线的绝对值 证明 根据理想气体绝热方程 得 因此 因此绝热线在 处的斜率为 恒温线在 处的斜率为 由于 因此绝热可逆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恒温可逆线的绝对值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 1 卡诺热机在 的高温热源和 的低温热源间工作 求 1 热机效率 2 当向环境作功 时 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 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解 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 3 高温热源温度 低温热源 今有 120 kJ 的热直

22、接从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 源 求此过程的 解 将热源看作无限大 因此 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 4 已知氮 N 2 g 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为 将始态为 300 K 100 kPa 下 1 mol 的 N2 g 置于 1000 K 的热源中 求下列过程 1 经恒压过程 2 经恒容过程达到平衡态时的 解 在恒压的情况下 在恒容情况下 将氮 N2 g 看作理想气体 将 代替上面各式中的 即可求得所需各量 3 5 始态为 的某双原子理想气体 1 mol 经下列不同途径变化到 的末态 求各步骤及途径的 1 恒温可逆膨胀 2 先恒容冷却至使压力降至 100 kPa 再恒压加热至 3 先绝

23、热可逆膨胀到使压力降至 100 kPa 再恒压加热至 解 1 对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 U 0 因此 2 先计算恒容冷却至使压力降至 100 kPa 系统的温度 T 3 同理 先绝热可逆膨胀到使压力降至 100 kPa 时系统的温度 T 根据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状态方程 各热力学量计算如下 3 6 1mol 理想气体在 T 300K 下 从始态 100kPa 经历下列过程达到各自的平衡态 求各过程的 Q iso 1 可逆膨胀至末态压力 50kPa 2 反抗恒定外压 50kPa 不可逆膨胀至平衡态 3 向真空自由膨胀至原体积的 2 倍 3 7 2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从始态 300 K 50 dm

24、3 先恒容加热至 400 K 再恒压加热至体积增 大到 100 dm3 求整个过程的 解 过程图示如下 先求出末态的温度 因此 两个重要公式 对理想气体 3 8 5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 从始态 300 K 50 kPa 先绝热可逆压缩至 100 kPa 再恒压冷却至体积 为 85dm3 的末态 求整个过程的 Q W U H 及 S 3 9 始态 300K 1MPa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 2mol 反抗 0 2MPa 的恒定外压绝热不可逆膨胀至平衡态 求过程的 解 3 10 常压下将 100 g 27 的水与 200 g 72 的水在绝热容器中混合 求最终水温 t 及过程的 熵变 已知水的比定压

25、热容 解 过程图解如下 3 11 绝热恒容容器中有一绝热耐压隔板 隔板一侧为 2 mol 的 200 K 50 dm 3的单原子理想气 体 A 另一侧为 3 mol 的 400 K 100 dm 3的双原子理想气体 B 今将容器中的绝热隔板撤去 气体 A 与 气体 B 混合达到平衡 求过程的 解 过程图示如下 系统的末态温度 T 可求解如下 系统的熵变 注 对理想气体 一种组分的存在不影响另外组分 即 A 和 B 的末态体积均为容器的 体积 3 12 绝热恒容容器中有一绝热耐压隔板 隔板两侧均为 N2 g 一侧容积 50 dm3 内有 200 K 的 N2 g 2 mol 另一侧容积为 75

26、dm3 内有 500 K 的 N2 g 4 mol N 2 g 可认为理想气体 今将容器中 的绝热隔板撤去 使系统达到平衡态 求过程的 解 过程图示如下 同上题 末态温度 T 确定如下 经过第一步变化 两部分的体积和为 即 除了隔板外 状态 2 与末态相同 因此 3 13 甲醇 在 101 325KPa 下的沸点 正常沸点 为 在此条件下的摩尔蒸发焓 求在上述温度 压力条件下 1Kg 液态甲醇全部成为甲醇蒸汽时 解 3 15 常压下冰的熔点为 0 比熔化焓 水和冰的比定压热熔分别为 cp H 2O l 4 184 J g 1 K 1 c p H 2O s 2 000 J g 1 K 1 系统的

27、始态为一绝热容器中的 1 kg 25 的水及 0 5 kg 10 的冰 求系统达到平衡后 过程的 3 16 将装有 0 1 mol 乙醚 C 2H5 2O l 的小玻璃瓶放入容积为 10 dm3的恒容密闭的真空容器中 并在 35 51 的恒温槽中恒温 35 51 为在 101 325 kPa 下乙醚的沸点 已知在此条件下乙醚的摩尔 蒸发焓 今将小玻璃瓶打破 乙醚蒸发至平衡态 求 1 乙醚蒸气的压力 2 过程的 解 将乙醚蒸气看作理想气体 由于恒温 各状态函数的变化计算如下 忽略液态乙醚的体积 3 17 3 18 O2 g 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为 已知 25 下 O2 g 的标准摩尔熵

28、 求 O2 g 在 100 50 kPa 下的摩尔规定熵值 解 由公式 知 3 19 已知 25 时液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 水在 25 时 的饱和蒸气压 求 25 时水 蒸气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解 恒温下 对凝聚相恒温过程 因此 3 20 100 的恒温槽中有一带有活塞的导热圆筒 筒中为 2 mol N2 g 及装与小玻璃瓶中的 3 mol H2O l 环境的压力即系统的压力维持 120 kPa 不变 今将小玻璃瓶打碎 液态水蒸发至平衡态 求过 程的 已知 水在 100 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在此条件下水 的摩尔蒸发焓 解 将气相看作理想气体 系统终态 H2O g 的摩尔分数为 3 5

29、 0 6 因此 H2O g 的分压为 3 21 已知 100 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101 325 kPa 此条件下水的摩尔蒸发焓 在置于 100 恒温槽中的容积为 100 dm3的密闭容器中 有压力 120 kPa 的 过饱和蒸气 此状态为亚稳态 今过饱和蒸气失稳 部分凝结成液态水达到热力学稳定的平衡态 求 过程的 解 凝结蒸气的物质量为 热力学各量计算如下 3 22 已知在 100 kPa 下水的凝固点为 0 在 5 过冷水的比凝固焓 过冷水和 冰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今在 100 kPa 下 有 5 1 kg 的过冷水变为同样温度 压力下的冰 设计可逆途径 分别按可逆途径计算过程的 及 解 设

30、计可逆途径如下 第二步 第四步为可逆相变 第一步 第五步为凝 聚相的恒温变压过程 因此 该类题也可以用化学势来作 对于凝聚相 通常压力下 可认为化学势不随压力改变 即 因此 3 23 化学反应如下 1 利用附录中各物质的 数据 求上述反应在 25 时的 2 利用附录中各物质的 数据 计算上述反应在 25 时的 3 25 若始态 CH4 g 和 H2 g 的分压均为 150 kPa 末态 CO g 和 H2 g 的分压均为 50 kPa 求反应的 解 1 2 3 设立以下途径 3 28 已知水在 77 是的饱和蒸气压为 41 891 kPa 水在 101 325 kPa 下的正常沸点为 100

31、求 1 下面表示水的蒸气压与温度关系的方程式中的 A 和 B 值 2 在此温度范围内水的摩尔蒸发焓 3 在多大压力下水的沸点为 105 解 1 将两个点带入方程得 2 根据 Clausius Clapeyron 方程 3 3 29 水 H 2O 和氯仿 CHCl 3 在 101 325 kPa 下的正常沸点分别为 100 和 61 5 摩尔蒸发焓分 别为 和 求两液体具有相同饱和蒸气压 时的温度 解 根据 Clausius Clapeyron 方程 设它们具有相同蒸气压时的温度为 T 则 3 24 求证 2 对理想气体 证明 对理想气体 3 25 证明 1 2 对理想气体 证明 对于理想气体

32、3 26 求证 1 2 对 van der Waals 气体 且 为定值时 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为 证明 对于绝热可逆过程 d S 0 因此 就 van der Waals 气体而言 积分该式 3 27 证明 1 焦耳 汤姆逊系数 2 对理想气体 证明 对理想气体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 1 有溶剂 A 与溶质 B 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 此溶液中 B 的浓度为 cB 质量摩尔浓度为 bB 此 溶液的密度为 以 MA M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 若溶液的组成用 B 的摩尔分数 xB表示时 试导出 xB与 cB xB与 bB之间的关系 解 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 2 在 25 1 kg

33、水 A 中溶有醋酸 B 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 bB介于 和 之间时 溶液的总体积 求 1 把水 A 和醋酸 B 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 bB的函数关系 2 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 根据定义 当 时 4 3 60 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84 4 kPa 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47 0 kPa 二者可形成理想 液态混合物 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 50 求 60 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 以摩尔 分数表示 解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 Raoult 定律 4 4 80 是纯苯的蒸气压为 100 kPa 纯甲苯的蒸气压为 38 7 kPa 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

34、混 合物 若有苯 甲苯的气 液平衡混合物 80 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 求液相的组成 解 根据 Raoult 定律 4 5 H2 N2与 100 g 水在 40 时处于平衡 平衡总压为 105 4 kPa 平衡气体经干燥后的组成 分数 假设可以认为溶液的水蒸气压等于纯水的蒸气压 即 40 时的 7 33 kPa 已知 40 时 H2 N2在水中的 Henry 系数分别为 7 61 GPa 及 10 5 GPa 求 40 时水中溶解 H2 N2在的质量 解 假设 1 H 2 N2在水中的溶解符合 Henry 定律 2 气相可看作理想气体 在此假设下 4 6 已知 20 时 压力为 101 325k

35、Pa 的 CO2 g 在 1kg 水中可溶解 1 7g 40 时同样压力的 CO2 g 在 1kg 水中可溶解 1 0g 如果用只能承受 202 65kPa 的瓶子充装溶有 CO2 g 的饮料 则在 20 条件下充装时 CO 2的最大压力为多少才能保证此瓶装饮料可以在 40 条件下安全存放 设 CO2溶 质服从亨利定律 4 7 A B 两液体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已知在温度 t 时纯 A 的饱和蒸气压 纯 B 的 饱和蒸气压 1 在温度 t 下 于气缸中将组成为 的 A B 混合气体恒温缓慢压缩 求凝结出第一滴 微小液滴时系统的总压及该液滴的组成 以摩尔分数表示 为多少 2 若将 A B 两液

36、体混合 并使此混合物在 100 kPa 温度 t 下开始沸腾 求该液态混合物的组 成及沸腾时饱和蒸气的组成 摩尔分数 解 1 由于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每个组分均符合 Raoult 定律 2 凝结出第 一滴微小液滴时气相组成不变 因此在温度 t 混合物在 100 kPa 温度 t 下开始沸腾 要求 4 8 液体 B 与液体 C 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在常压及 25 下 向总量 n 10 mol 组成 xC 0 4 的 B C 液态混合物中加入 14 mol 的纯液体 C 形成新的混合物 求过程的 G S 解 理想液态混合物中组分 B 的化学势为 因此 新混合物的组成为 所以 4 9 液体 B 和

37、液体 C 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在 25 下 向无限大量组成 xC 0 4 的混合物中加 入 5 mol 的纯液体 C 求过程的 G S 解 由于是向无限大量的溶液中加入有限量的纯 B 可以认为溶液的组 成不变 因此 4 10 25 时 0 1 mol NH3溶于 1 dm3三氯甲烷中 此溶液 NH3的蒸气分压为 4 433 kPa 同温度时 0 1 mol NH3溶于 1 dm3水中 NH 3的蒸气分压为 0 887 kPa 求 NH3在水与三氯甲烷中的分配系数 解 NH 3在水与三氯甲烷中分配达到平衡时 而溶质的化学势 因此 当溶液中的 NH3和气相中的 NH3达平衡时 由于 因此 4 1

38、1 20 某有机酸在水和乙醚中的分配系数为 0 4 今有该有机酸 5 g 溶于 100 cm3水中形成的溶 液 1 若用 40 cm3乙醚一次萃取 所用乙醚已事先被水饱和 因此萃取时不会有水溶于乙醚 求 水中还剩下多少有机酸 2 将 40 cm3乙醚分为两份 每次用 20 cm3乙醚萃取 连续萃取两次 问水中还剩下多少有机 酸 解 设有机酸的分子量为 M 分配平衡时 水中的有机酸还剩 m 克 根据 Nernst 分配定律 用同样体积的乙醚萃取 n 次 则有 1 用 40 cm3乙醚萃取一次 2 每次用 20 cm3乙醚萃取 连续萃取两次 4 12 在某一温度下 将碘溶解于 CCl4中 当碘的摩

39、尔分数 在 0 01 0 04 范围内时 此溶液符 合稀溶液规律 今测得平衡时气相中碘的蒸气压与液相中碘的摩尔分数之间的两组数据如下 1 638 16 72 0 03 0 5 求 是溶液中碘的活度及活度系数 解 溶液中碘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气相中碘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假设理想气体行为 平衡时 因此 由于 在 0 01 0 04 范围内时 此溶液符合稀溶液规律 则 4 14 10 g 葡萄糖 C 6H12O6 溶于 400 g 乙醇中 溶液的沸点较纯乙醇的上升 0 1428 另外有 2 g 有机物质溶于 100 g 乙醇中 此溶液的沸点则上升 0 1250 求此有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10 g

40、葡萄糖 C 6H12O 溶于 400 g 乙醇中 2 g 有机物质溶于 100 g 乙醇中 4 15 在 100 g 苯中加入 13 76 g 联苯 C 6H5C6H5 所形成溶液的沸点为 82 4 已知纯苯的沸点 为 80 1 求 1 苯的沸点升高系数 2 苯的摩尔蒸发焓 解 4 16 已知 0 101 325 kPa 时 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N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试计算被 101 325 kPa 体积分数 的空气所饱和了的水的 凝固点较纯水的降低了多少 解 为 101 325 kPa 的空气所饱和了的水中溶解的 O2和 N2的物质两分别为 查表知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为 因此 4 17

41、已知樟脑 C 10H16O 的凝固点降低系数为 1 某一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210 溶于樟脑形成质量分数为 5 的溶液 求凝固点降低多少 2 另一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9000 溶于樟脑形成质量分数为 5 的溶液 求凝固点降低多少 解 容易导出质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间的关系 因此 4 18 现有蔗糖 C 12H22O11 溶于水形成某一浓度的稀溶液 其凝固点为 0 200 计算此溶液在 25 时的蒸气压 已知水的 纯水在 25 时的蒸气压为 解 首先计算蔗糖的质量摩尔浓度 由 4 6 知 质量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有以下关系 假设溶剂服从 Raoult 定律 则此溶液在 25 时的蒸气压 4 19

42、在 25 时 10 g 某溶剂溶于 1 dm3溶剂中 测出该溶剂的渗透压为 确定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溶剂的渗透压表示为 4 20 在 20 下将 68 4 g 蔗糖 C 12H22O11 溶于 1 kg 的水中 求 1 此溶液的蒸气压 2 此溶液的渗透压 已知 20 下此溶液的密度为 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解 溶液的蒸气压 渗透压分别为 4 21 人的血液 可视为水溶液 在 101 325 kPa 下于 0 56 凝固 已知水的 求 1 血液在 37 时的渗透压 2 在同温度下 1 dm 3蔗糖 C 12H22O11 水溶液中需含有多少克蔗糖才能与血液有相同的渗透压 解 根据已知条件 稀水溶

43、液条件下 因此 稀水溶液时 渗透压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第五章 化学平衡 5 1 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在 298 15 K 时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 反 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4 100 kPa NO2 1000 kPa 2 N 2O4 1000 kPa NO2 100 kPa 3 N 2O4 300 kPa NO2 200 kPa 解 由 Jp进行判断 5 2 5 3 已知同一温度 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 解 所给反应 2 x 2 1 因此 5 4 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 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 则在 375 3 K 时 的分压分别为 47

44、836 kPa 和 44 786 kPa 将容器保持在 375 3 K 经一定时间后 总压力减少至 86 096 kPa 且维持不变 求下列反应的 解 反应各组分物料衡算如下 因此 5 6 五氯化磷分解反应 在 200 时的 计算 1 200 200 kPa 下 PCl5的解离度 2 摩尔比为 1 5 的 PCl5与 Cl2的混合物 在 200 101 325 kPa 下 求 达到化学平衡时 PCl5的解离度 解 1 设 200 200 kPa 下五氯化磷的解离度为 则 2 设混合物的物质量为 n 五氯化磷的解离度为 则平衡时 因此 整理得到 将各数据代入 则 5 7 在 994 K 使纯氢气

45、慢慢地通过过量的 CoO s 则氧化物部分地被还原为 Co s 出来的平衡 气体中氢的体积分数 在同一温度 若用 CO 还原 CoO s 平衡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 积分数 求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在 994 K 下 通过适当催化剂进行 反应 其平衡转化率为多少 解 两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式分别为 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 显然 3 2 1 因此 设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 平衡转化率为 则 因此 5 8 在真空的容器中放入固态的 NH4HS 于 25 下分解为 NH3 g 与 H2S g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为 66 66 kPa 1 当放入 NH4HS 时容器内已有 39

46、 99 kPa 的 H2S g 求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力 2 容器内原有 6 666 kPa 的 NH3 g 问需加多大压力的 H2S 才能形成 NH4HS 解 反应的化学计量式如下 由题给条件 25 下 5 11 已知 298 15K CO g 和 CH3OH g 的 分别为 110 525kJ mol 1 及fm 5 12 已知 25 时 AgCl s 水溶液中 Ag Cl 的 分别为 109 789kJ mol 77 107kJ mol 和 rmG 131 22 kJ mol 求 25 下 AgCl s 在水溶液中的标准溶度积 及溶解度 s K 解 AgCl s Ag Cl 5 13 体积为

47、 1dm3的抽空密闭容器中放有 0 03458molN2O4 g 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N2O4 g 2NO2 g 50 时分解反应的平衡总压为 130 0KPa 已知 25 时 N2O4 g 和 NO 2 g 的 分别为 9 16 rmH kJ mol 和 33 18 kJ mol 设反应的 0rp mC 1 计算 50 时 N2O4 g 的解离度及分解反应的 K 2 计算 100 反应的 K 5 15 100 时下列反应的 K 8 1 10 9 125 6J mol K 1 计算 rmS COl2 g CO g Cl2 g 1 100 总压为 200kPa 时 COCl 2解离度 2 100

48、下上述反应的 rmH 3 总压为 200kPa COCl2 解离度 0 1 时的温度 设 0 rp m 解 1 设 COCl2解离度为 xCOl2 g CO g Cl2 g 起始时 1mol 0 0 平衡时 1 x x x 5 17 反应 2NaHCO3 s Na2CO3 s H2O g CO2 g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总压如下表 t 30 50 70 90 100 110 p kPa 0 827 3 999 15 90 55 23 97 47 167 0 设反应的 与温度无关 求rmH 1 上述反应的 r 2 lg p kPa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 NaHCO 3 的分解温度 解 1 22

49、2rmrrm p ln 2lnH CRTln 1lnTeqBByOpypKpp 又 因 为由 题 给 数 据 算 出 与 对 应 的 数 值 列 表 如 下 310 TK 3 299 3 095 2 914 2 754 2 680 2 610 ln p kPa 0 190 1 386 2 766 4 012 4 580 5 118 以 lnp 对 1 T 103作图 应得一直线 lnp 0 310T 3 NaHCO3 s 分解温度在 p 101 325kPa 时为 342 76lgp 10 25kPa10 9T K T374K 5 18 已知下列数据 5 19 工业上用乙基脱氢制苯乙烯 C6H

50、5C2H5 g C6H5C2H3 g H2 g 如反应在 900K 下进行 其 1 51 试分别计算在下述情况下 乙苯的平衡转化率 K 1 反应压力为 100kPa 2 反应压力为 10kPa 3 反应压力为 100kPa 且加入水蒸气使原料气中水蒸气与乙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0 1 5 20 5 21 在 600 100kPa 时下列反应达到平衡 5 22 1 应用路易斯 兰德尔规则及逸度因子图 求 250 20 265MPa 下 合成甲醇反应 CO g 2H2 g CH3OH g 的 K 2 已知 250 时上述反应的 25 899 kJ mol 求此反应的 rmG K 3 化学计量比的原

51、料气 在上述条件下达平衡时 求混合物中甲醇的摩尔分数 第六章 相平衡 6 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 C 相数 P 及自由度 F 1 I 2 s 与其蒸气成平衡 2 MgCO 3 s 与其分解产物 MgO s 和 CO2 g 成平衡 3 NH 4Cl 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 并与其分解产物 NH3 g 和 HCl g 成平衡 4 任意量的 NH3 g 和 H2S g 与 NH4HS s 成平衡 5 过量的 NH4HCO3 s 与其分解产物 NH3 g H 2O g 和 CO2 g 成平衡 6 I 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 H2O 和 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 凝聚系统 解 1 C 1 P 2

52、 F C P 2 1 2 2 1 2 C 3 1 2 P 3 F C P 2 2 3 2 1 3 C 3 1 1 1 P 2 F C P 2 1 2 2 1 4 C 3 1 2 P 2 F C P 2 2 2 2 2 5 C 4 3 1 P 2 F C P 2 1 2 2 1 6 C 3 P 2 F C P 1 3 2 1 2 6 3 已知液体甲苯 A 和液体苯 B 在 90 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和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今有系统组成为 的甲苯 苯混合物 5 mol 在 90 下成气 液两相平衡 若气相组成为 求 1 平衡时液相组成 及系统的压力 p 2 平衡时气 液两相的物质的量 解

53、1 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 每个组分服从 Raoult 定律 因此 2 系统代表点 根据杠杆原理 6 5 已知甲苯 苯在 90 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54 22 kPa 和 136 12 kPa 两者可形 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取 200 0 g 甲苯和 200 0 g 苯置于带活塞的导热容器中 始态为一定压力下 90 液态混合物 在恒温 90 下逐渐降低压力 问 1 压力降到多少时 开始产生气相 此气相的组成如何 2 压力降到多少时 液相开始消失 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如何 3 压力为 92 00 kPa 时 系统内气 液两相平衡 两相的组成如何 两相的物质的量各位多少 解 原始溶液的组成为 1

54、刚开始出现气相时 可认为液相的组成不变 因此 2 只剩最后一滴液体时 可认为气相的组成等于原始溶液的组成 3 根据 2 的结果 由杠杆原理知 6 6 101 325 kPa 下水 A 醋酸 B 系统的气 液平衡数据如下 100 102 1 104 4 107 5 113 8 118 1 0 0 300 0 500 0 700 0 900 1 000 0 0 185 0 374 0 575 0 833 1 000 1 画出气 液平衡的温度 组成图 2 从图上找出组成为 的气相的泡点 3 从图上找出组成为 的液相的露点 4 105 0 时气 液平衡两相的组成是多少 5 9 kg 水与 30 kg

55、醋酸组成的系统在 105 0 达到平衡时 气 液两相的质量各位多少 解 1 气 液平衡的温度 组成图为 2 的气相的泡点为 110 3 3 的液相的露点为 112 7 4 105 0 时气 液平衡两相的组成 5 系统代表点 6 7 已知水 苯酚系统在 30 液 液平衡时共轭溶液的组成 为 L 1 苯酚溶于水 8 75 L 2 水溶于苯酚 69 9 1 在 30 100 g 苯酚和 200 g 水形成的系统达液 液平衡时 两液相的质量各为多少 2 在上述系统中若再加入 100 g 苯酚 又达到相平衡时 两液相的质量各变到多少 解 1 系统代表点 根据杠杆原理 2 系统代表点 6 8 水 异丁醇系

56、统液相部分互溶 在 101 325 kPa 下 系统的共沸点为 89 7 气 G 液 L1 液 L 2 三相平衡时的组成 依次为 70 0 8 7 85 0 今由 350 g 水和 150 g 异 丁醇形成的系统在 101 325 kPa 压力下由室温加热 问 1 温度刚要达到共沸点时 系统处于相平衡时存在哪些相 其质量各为多少 2 当温度由共沸点刚有上升趋势时 系统处于相平衡时存在哪些相 其质量各为多少 解 相图见图 6 7 2 1 温度刚要达到共沸点时系统中尚无气相存在 只存在两个共轭液相 系统代表点为 根据杠 杆原理 2 当温度由共沸点刚有上升趋势时 L 2消失 气相和 L1共存 因此

57、6 9 恒压下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气 液平衡的温度 组成图如附图 指出四个区域平衡的相及自由 度数 解 各相区已标于图上 l1 B in A l2 A in B 自由度 四个区域从上到下 2 1 2 1 6 10 为了将含非挥发性杂质的甲苯提纯 在 86 0 kPa 压力下用水蒸气蒸馏 已知 在此压力下该 系统的共沸点为 80 80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47 3 kPa 试求 1 气相的组成 含甲苯的摩尔分数 2 欲蒸出 100 kg 纯甲苯 需要消耗水蒸气多少千克 解 沸腾时系统的压力为 86 0 kPa 因此 消耗水蒸气的量 6 11 A B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液 固平衡相图如附图

58、 试 指出各个相区的相平衡关系 各条线所代表的意义 以及三相线所代 表的相平衡关系 解 单项区 1 A 和 B 的混合溶液 l 二相区 2 l1 l2 3 l2 B s 4 l1 A s 5 l1 B s 6 A s B s 三项线 MNO IJK LJ 凝固点降低 A JM 凝固点降低 B NV 凝固点降低 B MUN 溶解度曲线 6 12 固态完全互溶 具有最高熔点的 A B 二组分凝聚系统 相图如附图 指出各相区的相平衡关系 各条线的意义并绘出 状态点为 a b 的样品的冷却曲线 解 单项区 1 A B 液态溶液 l 4 A B 固态溶液 s 二相区 2 l1 s1 3 l2 s2 上方

59、曲线 液相线 表示开始有固溶体产生 下方曲线 固相线 表 示液态溶液开始消失 冷却曲线如图所示 6 13 低温时固态部分互溶 高温时固态完全互溶且具有最低熔点的 A B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附图 指出各相区的稳定相及各条线所代表的意义 1 区为液态溶液 单相区 2 区为固态溶液 固溶体 此区域内 A B 可互溶解成一相 3 区是液态溶液与固溶体 两相平衡区 4 区是液态溶液与固溶体 两相平衡区 5 区是固溶体 与固溶体 两相平衡区 最上边的一条曲线是液相组成线 也是 A B 相互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中间的 abc 线是固态溶液组成线 表示不同温度下与液相平衡时固态溶液的组成 下面的 def

60、线是 A s B s 的相互溶解度曲线 表示不同温度下固溶体 与固溶体 两相 平衡时固溶体 与固溶体 的组成 6 15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附图 1 指出各相区稳定存在时的相 三相线上的相平衡关系 2 绘出图中状态点为 a b c 三个样品的冷却曲线 并注明各阶段时的相变化 解 1 各相区相态如下表 相区 相态 相区 相态 1 溶液 L 6 溶液 L 固溶体 2 固溶体 7 溶液 L 固溶体 3 固溶体 8 固溶体 固溶体 4 固溶体 9 固溶体 固溶体 5 溶液 L 固溶体 水平线 def 为溶液 L 固溶体 固溶体 三相平衡 自由度数为 0 在此线上有如下平衡存在 L 组成为 wd s 组

61、成为 wf s 组成为 we 水平线 ghk 为溶液 L 固溶体 固溶体 三相平衡 自由度数为 0 在此线上有如下平衡存在 L 组成为 wh s 组成为 wg s 组成为 wk 2 状态 a b c 的三个样品的步冷曲线如下图 6 16 A B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附图 指出各相区的稳定相 三相线上的相平衡关系 解 各相区的稳定相如图所示 解 各相区的相态如下表所示 相区 相态 相区 相态 1 溶液 L 5 溶液 L1 溶液 L2 2 固溶体 6 溶液 L2 固溶体 3 固溶体 7 溶液 L2 固溶体 4 溶液 L1 固溶体 8 固溶体 固溶体 6 18 A B 二元凝聚系统相图如附图 标出图

62、中各相区的稳定相 并指出图中的三相线及三相平衡关 系 解 各相区的稳定相如右图 def ghi 为三相线 三相平衡关系 def l C ghi C s l 6 19 附图中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内各相区的平衡相 指出三相线的相平衡关系 解 各相区的平衡相如下图所示 三相线的相平衡关系 abc C2 s B s l def l C2 s C1 s ghi C 1 s l 第七章 电化学 7 1 用铂电极电解 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 20 A 经过 15 min 后 问 1 在阴极上能析出多 少质量的 2 在的 27 100 kPa 下的 解 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 2 用 Pb s

63、电极电解 Pb NO3 2溶液 已知溶液浓度为每 1g 水中含有 Pb NO3 21 66 10 2g 7 3 用银电极电解 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 测知在阴极上析出 的 并知阴极区 溶液中 的总量减少了 求 溶液中的 和 解 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 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阴极区溶液中 的总量的改 变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 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 之差 7 4 已知 25 时 溶液的电导率为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 在 25 时测得其电阻为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 的 溶 液 测得电阻为 计算 1 电导池系数 2 溶液的电导率 3 溶液的摩尔 电导率 解 1 电导池系数为

64、2 溶液的电导率 3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7 5 25 时将电导率为 的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 测得其电阻为 在同一电 导池中装入 的 溶液 测得电阻为 利用表 7 3 2 中的数据计算 的 解离度 及解离常熟 解 查表知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因此 7 7 已知 25 时水的离子积 和 的 分别等于 和 求 25 时纯水的电导率 解 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纯水的电导率 7 10 电池 电动势 与温度 的关系为 1 写出电池反应 2 计算 25 时该反应的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 过程的 解 1 电池反应为 2 25 时 因此 7 20 在电池 中 进行如下两个电池反应 应用表 7 7

65、1 的数据计算两个电池反应的 解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计量式无关 因此 7 13 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池反应 应用表 7 7 1 的数据计算 25 时各电池的电动势 各电池反 应的摩尔 Gibbs 函数变及标准平衡常数 并指明的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 1 电池反应 根据 Nernst 方程 2 电池反应 3 电池反应 7 14 应用表 7 4 1 的数据计算下列电池在 25 时的电动势 解 该电池为浓差电池 电池反应为 查表知 7 15 电池 在 25 时电动势为 试计算 HCl 溶液中 HCl 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解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根据 Nernst 方程 7 16 应用德拜 休克

66、尔极限公式计算 25 时 溶液中 和 解 离子强度 7 17 浓差电池 其中 已知在两液体接界处 Cd2 离子的迁移数的平 均值为 1 写出电池反应 2 计算 25 C 时液体接界电势 E 液界 及电池电动势 E 解 电池反应 由 7 7 6 式 电池电动势 7 18 为了确定亚汞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 Hg 还是以 形式存在 涉及了如下电池 测得在 18 C 时的 E 29 mV 求亚汞离子的形式 解 设硝酸亚汞的存在形式为 则电池反应为 电池电动势为 作为估算 可以取 所以硝酸亚汞的存在形式为 7 19 电池 在 25 时测得电池电 动势 试计算待测溶液的 pH 解 电极及电池反应为 查表知 表 7 8 1 在所给条件下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为 则 7 21 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并应用表 7 7 1 的数据计算 25 C 时电池反应的 解 1 2 3 7 24 1 试利用水的摩尔生成 Gibbs 函数计算在 25 C 于氢 氧燃料电池中进行下列反 应时电池的电动势 已知 计算 25 C 时上述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2 应用表 7 7 1 的数据计算上述电池的电动势 解 1 查表知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